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182902
活血行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王焱
第1页

    参见附件(1228KB,1页)。

     【摘要】 目的 观察活血行气法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疗效,并分享经验。方法 选择门诊便秘患儿 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 40例,对照组 40例。治疗组以活血行气为治法,给予自制通便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中成药一捻金口服。治疗 7天后,统计分析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服用通便汤的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活血行气方法及以此法立方的通便汤能显著治疗小儿便秘。

    【关键词】 小儿便秘;活血行气

    儿童功能性便秘是指婴幼儿及儿童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或缺乏正常的排便习惯、肠道菌群失调及结肠、直肠、肛门动力障碍所导致的排便困难,占小儿便秘原因的 90%[1]。目前西医理论认为本病是由于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而传统的中医学则认为便秘病位主要在大肠,主要是由于大肠传导失职导致的。小儿为“纯阳之体”,一旦发病,多属实证、热证,因此在小儿的便秘中以食积内热型最为多见。关于小儿便秘的治疗目前中西医都各自具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作者根据便秘的病因病机及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从活血行气入手,从而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肠的吸收及传导功能,并加以润肠清热之法,促进肠液分泌及代谢废物的排出,组方通便汤,药物组成如下:佛手、生地、莱菔子、山楂、知母、桃仁、当归、火麻仁、厚朴、枳实、玄参。对 40例便秘患儿进行临床观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儿均根据病史、体征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确诊为功能性便秘(食积内热型),排除由于肛门疾病、神经源性疾病、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及药物等原因引起的便秘。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0例。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及病情分布经χ 2检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通便汤,药物采用免煎制剂,各1袋,温水 100ml冲服,1岁3日1剂,1— 3岁 2日 1剂,3~ 6岁 1. 5日 1剂,6岁以上 1日 1剂,均日 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中成药一捻金口服,<1岁 0.3次,1~ 3岁 0.6 g/次,4— 6岁 1g/次,均日 1次口服,>6岁 1 g/次,日 2次口服。疗程:7 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便秘及兼症均消失;显效:便秘消失,兼症基本改善;有效:便秘减轻,兼症有所改善;无效:便秘如旧,兼症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临床观察结果总有效率 92.5%,与 30例用一捻金治疗的对照组比较 (总有效率 8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说明通便汤对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较好。

    表 1.两组治疗结果分析

    3 讨论

    3.1 病因病机 据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及文献报道,西医理论认为功能性便秘主要与肛门直肠动力学密切相关,同时已证实一部分患者伴有结肠动力障碍。患儿结肠的运输功能障碍,导致肠内容物传输缓慢从而引起便秘,其症状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便意消失伴腹胀 [2]。结肠的主要功能包括有吸收水分、离子、 短链脂肪酸和细菌及肝脏某些代谢产物,缓缦将其内容物向远端推送,将粪便储存于远端结肠,集团运动时将肠内容物快速向远端推送从而产生便意。结肠的节段性和推进性蠕动有赖于肌肉收缩和放松的协调进行,多数患儿表现为结肠运转时间延长,结肠推进性蠕动明显减弱。某些患儿可同时伴有胃、小肠排空迟缓。生活中因不规律和缺乏按时大便的训练,没有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从而导致便秘的情况很常见到。同时,小儿功能性便秘还与小儿进食不足、食物成分不当、体格与生理异常、精神因素等有关。大便性质和食物成分关系密切,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含量不同,容易引起肠道菌群继发性改变,从而影响肠内容物发酵过程,会导致便秘的形成;若患儿先天性存在肛裂、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肿瘤压迫马尾神经、脊柱裂等疾病都可能引起便秘;小儿突然受到精神刺激、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同样可引起短时间的便秘。

    在中医理论则认为便秘的病因虽然多样,或由于胃肠积热, 或由于气机郁滞、阴寒积滞、气虚阳衰、阴亏血少等,但最终都导致大肠的传导功能失职,即便秘发生的病机关键 [3]。由上可以看出,中医和西医对便秘病因的认识大体上是差不多的,即肠道的运动功能产生了障碍。

    3.2 立法方药 以上从中西医理论基础上分析了便秘的病因机制,对小儿功能性便秘产生的原有了大致的了解。本在治疗上,可以根据病因,对小儿合理饮食、训练排便习惯、增加活动量和饮水、心理行为治疗处理后,便秘症状可有缓解。而本文作者以中医理论为出发点,认为中医治疗便秘应从活血、行气入手,从而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肠道的运输功能,从而促进粪便的排出,并加以润肠清热之法,促进肠液分泌及代谢废物的排出。本方用桃仁、枳实为君药,二药一活血,一行气;一润肠,一消积,体现了本方的治法原则。莱菔子、山楂、当归、火麻仁四药为臣,山楂与当归相配可活血化瘀止痛,促进胃肠蠕动,并可缓解便秘腹胀引起的腹痛;莱菔子与山楂配伍可消食导滞,促进胃肠积滞的排出;当归与麻仁相配润肠通便;上四药即可消食润肠,又可活血理气,在此共同辅助君药,使热与食内结于肠胃,大肠传导运化功能失职的病理状态得以改善。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本方治疗效果良好,不失为治疗便秘的有效治法,故此报道,值得提倡并推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28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