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联合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第1页 |
参见附件(1115KB,1页)。
【摘要】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制剂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采取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单纯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78.37%,x2=4.013,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明显,t=2.352,2.298,2.473,P<0.05,且显著好于对照组,t=2.305,2.276,2.313,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性,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制剂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麝香保心丸;不稳定型心绞痛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能降低脂蛋白和血浆胆固醇水平[1]。为探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制剂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笔者对本院75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进行了不同治疗方法的分组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2009.2~2010.2期间7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8±9.5)岁,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8例,初发劳累性心绞痛6例,自发性心绞痛12例,混合性心绞痛12例;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13.2)岁,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9例,初发劳累性心绞痛10例,自发性心绞痛13例,混合性心绞痛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1],并经心电图检查确诊(ST段压低≥0.1 mV)。患者中排除既往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心肌或心衰病史、严重瓣膜病及瓣膜置换术等心脏直视手术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绞痛类型等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并进行降脂、镇痛、镇静等常规治疗。观察组: 阿托伐他汀10mg/d,1次/d,睡前服用;同时给予麝香保心丸口服,2丸/次,3次/d。对照组:单纯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1次/d,睡前服用。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79年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2]的相关规定。显效:心绞痛发作消失,心电图ST段、T波倒置基本恢复,Holter 24 h缺血总时间明显减少。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心电图ST段、T波倒置改善,Holter24 h缺血总时间减少。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性,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发作间期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发作间期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明显,t=2.352,2.298,2.473,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性,且显著好于对照组,t=2.305,2.276,2.313,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发作间期比较
2.2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观察组有效率为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78.37%,x2=4.013,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性,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心血管疾病也是危害其健康,危及其生命的一个重要隐患[3]。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都致力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戴瑞鸿教授和范维琥教授等心血管病专家就对麝香保心丸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进行了研究[4]。结果发现麝香保心丸即有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急救作用,又可在长期使用中,对冠状动脉结构和功能起到保护作用,从而达到建立侧支循环、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笔者对阿托伐他汀联合麝香保心丸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利用阿托伐他汀抑制肝脏内HMG-CoA还原酶及胆固醇的生物合成的作用,可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血清脂蛋白浓度,起到降脂效果,麝香保心丸与阿托伐他汀协同作用,通过中药成分蟾酥、牛黄可促进心肌收缩力的提高,人参皂苷可消除自由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15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