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18295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82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梁远勤 涂炳林
第1页

    参见附件(2466KB,2页)。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本院2009.3~2011.3期间82例急性腰扭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均有较大差异中西医结合还是单纯针灸治疗均有明确的疗效,观察组治疗前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评分,t=2.961,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12%,未愈患者仅两位,均曾间断治疗。对照组有效率为80.49%,x2=4.025,p<0.05,提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好于单纯针灸治疗的疗效,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急性腰扭伤;针灸

    腰部韧带组织、筋膜和肌肉等软组织会因外伤、肢体超负荷搬运重物等间接外力的过度牵拉发生急性扭伤 [1]。属中医学中“跌闪腰筋,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之症,治疗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和缓急止痛为主。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方法和效果,笔者采取了分组对照研究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3~2011.3期间82例急性腰扭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急性腰扭伤的诊断标准。患者临床体征为腰部疼痛剧痛,咳嗽深呼吸时加重。活动不便的来诊患者常以一手或双手撑持腰部,迈步短小,步履迟缓,患者在受伤时听到或感到腰椎错动时的弹响声,腰前凸消失,脊柱侧弯及腰棘肌痉挛,损伤部位可找到明显压痛点,腰向健侧侧弯旋转及前屈活动受限,严重者完全受限卧床时翻身困难。排除3d内已采取其他药物治疗者及合并腰椎间盘突出、肿瘤、结核、椎管狭窄及腰椎滑脱症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中男性22 例,女性19例,年龄19~75岁,中位年龄47±20.2岁,病程为1~3d,平均病程2d;对照组(41例)中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17~73岁,中位年龄45±25.6岁,病程为1~3.5d,平均病程2.25d;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指导患者睡硬板床。口服阿司匹林一次0.5-lg,一日3次;对乙酰氨基酚一次500mg,3次/d;消炎痛一次25-50mg,3次/d,晚上可加服2片地西泮(安定),5 日为1 个疗程,共2 个疗程,压痛严重者以1%普鲁卡因做痛点封闭。针刺治疗根据症型辨经取穴,主穴(内关、丘墟、印堂、足临泣,辨经取一穴)、配穴:腰痛点、委中青筋点刺放血。足太阳型(疼痛以腰部一侧或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为甚,要腰部正中旁开1.5寸左右压痛明显)取内关。足少阳型(以腰两侧疼痛明显,并伴有同侧下肢外侧疼痛为特征,向对侧侧弯时疼痛加剧)取丘墟;督脉型(于腰部正中线某一点疼痛显著,压之更甚,腰部不能屈)取印堂;带脉型(腰部以酸痛重坠为主,患者都自觉腰部正中向两侧带状酸痛并伴有腰部脱节感,腰部活动无明显受限)取足临泣。以上辨经取一穴后,加上腰痛点(在用手背,当等2、等3掌骨及等4、等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中点处,一侧两穴,左右共4穴),并配合委中穴青筋刺出血。穴位常规消毒,取28号1.5寸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用捻转泻法,激发经气向腰部传导。捻转时嘱患者活动腰部,运转3分钟,留针5分钟后出针。中药方剂选用桃仁杜仲汤,方中红花9g,桃仁9g, 羌活9g,赤芍9g,炒杜仲15g,川断9g,木瓜9g,小茴香9g,破故纸9g。

    对照组:单纯采取上述的中医针刺治疗方法。

    两组疗程均为1月,每月复诊1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 《腰痛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对自觉症状、临床检查和正常生活动作三个部分进行综合评分,最高29分。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正常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腰功能检查:前屈90°,后伸30°,左右侧屈各25°)好转:腰部疼痛缓解,脊柱活动基本正常(腰功能检查:前屈45°,后伸15°,左右侧屈各10°)。

    未愈:症状无改善(腰功能检查:前屈0°,后伸0°,左右侧屈各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性,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均有较大差异,提示无论是中西医结合还是单纯针灸治疗均有明确的疗效,观察组治疗前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评分,t=2.961,p<0.05提示两组治疗后评分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2.2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观察组有效率为95.12%,未愈患者仅两位,均曾间断治疗。对照组有效率为80.49%,x2=4.025,p<0.05,提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好于单纯针灸治疗的疗效,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 2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当腰部承受力量过大、突然受暴力或剧烈扭转身体及姿势不正确时,会引发而腰部肌肉组织,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和关节囊,腰鹘关节及骶髂关节等的急性扭挫损伤[2]。其特点是发病突然,有明显的腰部扭伤史,临床表现为伤后腰部持续疼痛,次日局部肿胀、出血和疼痛加剧,腰部功能受限。《金匮翼》载:“淤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中医认为急性腰扭伤属“筋伤”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为:筋脉损伤,血脉瘀滞,气机不通,不通则痛。《景岳全书》云:“凡跌扑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瘀滞也。”[4]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理疗、中药内服等,尤其是近二十年来,针灸已成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主要方法。目的是通过针刺穴位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淤血吸收,消肿止痛,修复受损组织。本实验中观察组在西药止痛、解痉等的基础上采取了针刺穴位,口服中医汤剂的综合治疗方法。所用的桃仁杜仲汤重在补肾壮腰,理气止痛,常作清热祛瘀。方中桃仁味苦甘、性平,有破血、活血、通脉活络之功效。故以其治疗跌打损伤,仲景《金匮要略·杂疗方》篇的“治马坠及一切筋骨损伤方”中,是以桃仁活血化瘀以止痛。因血主濡之,本方用桃仁、红花活血祛瘀为君,气主煦之,以羌活、赤芍温经通脉为臣药,热者寒之,以杜仲、破故纸清热逐瘀;为使坚者软之,故以木瓜、茴香软坚散结作为辅助药。为缓急止痛用川断引和,诸药合用,热清血运,瘀血自散,各证皆可自愈。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与单纯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均有明确的疗效,观察组治疗前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评分,观察组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有效率为80.49%,x2=4.025,p<0.0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46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