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外固定器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护理探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观察并研究护理干预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08年—2011年期间所收治的60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外固定器的方式来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治疗组30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的30例患者只进行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在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有效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外固定器来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患者而言,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和有用的,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外固定器;四肢开放性骨折;护理
封闭负压引流(VSD)是一项对于急慢性创伤和创面进行有效治疗的新技术,它是在1992由德国乌尔姆大学创伤外科的leischnumn博士首创的,随着其临床效果的不断凸显,而逐渐的被推广运用在创伤后各种创面的治疗中,它能够充分的引流并刺激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缩短创面的治愈时间、并有效的预防各种感染。开放性骨折往往是高能量的损失,它经常有骨折粉碎、骨块损合,并伴有严重的软组织压碾与损伤等,极易导致感染或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2008年—2011年期间我院共收治了60例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对其运用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外固定器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并在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对其进行了常规护理及干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08年至2011年在我院采用负压引流技术加外固定器进行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60例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随机将我院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受伤原因以及并发症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负压引流技术加外固定器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只进行简单的常规性护理,治疗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一般护理 由于开放性骨折属于高能量损伤,其开放性创口及手术过程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所以,当患者完成手术、回到病房之后,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向麻醉和手术医生了解患者的手术情况,观察其意识,运用心电监护仪等设备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将患肢向上抬高20—30度,以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减轻患肢的肿胀。
1.2.2 负压封闭引流的管理 对于负压封闭引流的管理,护理人员应该做好如下的工作:其一,保持负压引流的有效性。在患者返回病房之后,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调整负压,并使其保持吸引状态。此外,还应该经常巡视病房,检查中心的吸引装置以及创面周围的贴服等,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其二,保持引流管畅通。护理人员可以采用透明的引流瓶和引流管,以便于护理人员的有效观察。其三,重视创面的观察与护理。在换药时,护理人员应该仔细观察创面肉芽的生长状态,以及其周围皮肤的颜色和温度等。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做好引流液的细菌培养工作,以保障患者的康复情况。
1.2.3 外固定器针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在进行外固器固定时,由于穿骨针的使用极易导致皮肤保护屏障的缺陷,从而增加了其针道感染的几率。所以,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手术后,应该保持外固定架针孔敷料的干燥和清洁,每日为其换药一次,如若患者渗血较多,则应该注意及时换药,以保障创面的无菌和清洁。
1.2.4 骨筋膜室高压及交叉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严密注视患者术后患肢的肿胀程度、感觉、皮肤温度以及末梢血运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科学鉴别患者的疼痛究竟是原发伤引起的疼痛还是肌肉缺血所引起的疼痛,及时对患者的骨筋膜室内压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在护理满意度以及依从性方面均比对照组好,P<0.05,详情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临床变化对比分析(n/%)
3 讨论
VSD作为一种现代外科相当有效的引流技术,极大的解决了软组织缺损的难题。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外固定器的方式来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时,VSD及时可以作为人工皮肤及时的覆盖创面,而外固定架则能够有效的固定骨折,二者相辅相成、疗效显著。而本项研究也表明,对于患有此病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飞,洪九菊.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外固定器治疗68例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护理[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6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