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透穴配合对抗牵引治疗肩周炎体会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温针透穴配合对抗牵引治疗肩周炎疗效。方法 选取74例肩周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温针透穴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对抗牵引,观察1疗程后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90%,两组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 本实验用温针透穴法配合对抗牵引,能够直达深部,驱散寒邪,温经通脉,是一种有效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温针透穴;对抗牵引;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简称为“肩周炎”[1]。在祖国医学又称“肩痹”、“五十肩”,发病时常常会引起肩部疼痛和僵硬,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笔者用温针透穴配合对抗牵引治疗肩周炎进行治疗得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就诊时间顺序,将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来门诊确诊为肩周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人,其中,男34例,女40例,年龄由48至55岁,平均年龄(51.2±3.2)岁,病程最短一周,最长1年,无糖尿病、结核病等其他疾病。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临床表现:本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肩部外伤史或感受风寒史。可见肩关节周围广泛疼痛,疼痛为钝痛,刀割样痛,夜间加重。可放射至上臂及前臂。检查肩部有广泛压痛,上臂常紧贴胸部,肩关节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
1.2.2 X线检查:初期无特殊异常,若病程久,可见肱骨头有斑点状骨质疏松,肱骨大结节有不规则增生的致密阴影,其余无特殊。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患者取侧卧位,患肩于上方,对皮肤常规消毒,用一次性针灸针,选取肩髃透极泉,肩贞透极泉,合谷透后溪,承山透条口,肩前、阿是穴、臂臑、阳陵泉后平补平泻,的气后,再用1.5cm的与针刺数量相同(除合谷透后溪的针外)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留针30min后出针。1天1次,7天为1疗程,观察1个疗程,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通过立位,身体贴墙,逐渐上举患肢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留针30min后,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合谷、臂臑出针,阳陵泉、条口行平补平泻的同时,医生对患肩行不同方位的被动牵拉,向上牵拉时需要高举过头,再行外展外旋,后伸内旋,逐渐加大牵拉力度和拉动的范围,当达到患者可忍受的最大范围后保持3min,再弹拨肩部痛点。1天1次,7天为1疗程,观察1个疗程,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通过立位,身体贴墙,逐渐上举患肢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1.4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治愈率与好转率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一周后疗效对比,观察组治愈18例,好转19例,0例无效,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治愈12例,好转22例,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90%,两组比较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肩周炎治疗后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肩周炎好发于中年老人,其病理表现主要是肩关节囊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所以病理学检查一般会显示:肱骨头周围的关节囊是增厚而收缩的;组织学观察为验证细胞浸润和纤维化。在中医学中,其病因主要是中老年人肝肾衰退,气血渐虚,不足濡养筋肉,外伤或者风寒湿邪导致肩部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导致本病发生。部分患者可自行痊愈,但所需时间较长,在此期间痛苦大,影响日常生活[3]。
透刺针法首见于元代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其对穴位的刺激大,一般适宜病程长或者痛处较深的患者。肩髃、肩前、肩贞是“肩三针”,对肩部可以达到祛风散寒,通经止痛的效果。筋会阳陵泉,针刺阳陵泉能够舒筋止痛,条口、承山缓急止痛,合谷、臂臑、曲池、后溪、肩贞、天宗所属经脉循行于肩部,故选用。温针灸主要是利用艾火温和的热力扩张治疗部位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并加速穴区组织内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渗出物特别是致痛物质的吸收、转移和排泄,从而达到或加强止痛的效果旧[4]。配合牵引肩关节,能够松解肌腱粘连,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本实验用温针透穴法配合对抗牵引,能够直达深部,驱散寒邪,温经通脉,是一种有效治疗肩周炎的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0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