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1)
【摘要】 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出现的肌肉张力异常增高的症候群。目前临床上多见于脑卒中、脊髓损伤、脑瘫等疾病,本文针对痉挛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较为详尽的阐述。【关键词】 痉挛;肌张力;痉挛治疗
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出现的肌肉张力异常增高的症候群。(Lance[1]对痉挛的描述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定义:“痉挛是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症的运动障碍表现之一,其特征为肌张力随肌肉牵张反射的速度增加而增高,伴随着由于牵张反射过度兴奋导致的腱反射亢进。”)最新研究认为,痉挛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造成的一种感觉运动控制障碍,表现为肌肉的间歇性或持续性不随意运动[2],临床多见于脑卒中、脊髓损伤、脊髓病变、脑瘫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痉挛的出现增加了患者运动的阻力,使得随意运动成为困难,阻力的增加让动作变得迟缓且难以控制,对于精巧的动作更是难以完成,严重的痉挛患者会发生强直挛缩,长期卧床发生褥疮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目前临床上改善和治疗痉挛的方法多种多样,缓解痉挛改善或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是治疗痉挛的最主要目的。本文结合临床资料综述了中枢神经系统通路受损后痉挛的各种干预方法。
1 一般康复护理
1.1 消除诱发因素 发热、便秘、疼痛、结石、尿路感染、褥疮和一些加重痉挛的药物等因素通常会诱发痉挛的产生,通常在这些诱因消除后,痉挛会明显缓解。
1.2 正确的姿势和体位 对于痉挛的患者如何让其拥有正确的运动姿势和体位是缓解和消除痉挛产生的重要一点。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增加痉挛患者的核心稳定性,所谓的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