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1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2182770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对比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日 徐晶
第1页

    参见附件(1242KB,1页)。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对比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2月到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拟诊断为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50例,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诊断,然后对相关的部位穿刺活检,进行细胞学或病理分析。结果:超声显示浅表淋巴结结核境界不清晰,内部回声杂乱。CDFI探及肿大淋巴结内部血流稀少,周边血流较丰富。而CT扫描示淋巴结增大,病灶以多发、圆形较多见。在诊断效果上,超声与CT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100%和97.8%,特异性分别为50.0%和60.0%,两种方法诊断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与CT对浅表淋巴结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操作简便、对照效果好、无痛苦、经济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适宜在有条件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CT;浅表淋巴结结核

    当前颈部是淋巴系统结核病的好发部位,腋窝及腹股沟区淋巴结结核相对少见【1】。长期以来,本病的确诊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活检等,随着超声与CT仪器质量的改进与探查技术的提高,大多数病例在术前超声与CT检查就能做出明确诊断【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对比价值,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2月到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拟诊断为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13-77岁,平均年龄45.5岁;颈部45例,腋窝3例,腹股沟区2例,颈淋巴结核中,单个淋巴结肿大30例,2个淋巴结肿大10例,多个(3个或以上)淋巴结肿大5例。

    1.2 诊断方法

    1.2.1 超声检测 使用SIEMENS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6-10 MHz,患者取仰或侧卧位,充分暴露病灶部位,让探头与受检部位充分接触,并保持与局部皮肤垂直,做纵向和横向扫查。二维超声扫查了解淋巴结的形态大小、数量、内部回声及周边的组织的关系。以彩色多普勒(CDFI)及能量多普勒(CDE)观察其内部及

    周边血流分布情况。

    1.2.2 CT检测 螺旋CT血管造影:采用美国GE公司产的64层螺旋CT机(Lightspeed 64)进行扫描,患者先静息2小时,心率控制在60-70次/min,先做正侧位定位像,然后行增强扫描。成像扫描前做小剂量试验测定延迟时间,经肘部静脉以3.5-4.5ml/s的注射速度注射含碘对比剂优维显120ml。然后对相关的部位穿刺活检,进行细胞学或病理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代表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超声与CT表现 好发部位一侧或双侧多个低回声结节,多沿大血管成串排列。随着病程的发展,内部回声减低,部分结节互相融合,边界欠清。后期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外形多变且不规则,境界不清晰,内部回声杂乱。CDFI探及肿大淋巴结内部血流稀少,周边血流较丰富,脓肿形成时内部无血流信号。

    2.2 诊断效果 经过病理分析,证实为淋巴结结核(阳性)46例,非淋巴结结核(非阳性)4例。而超声诊断为阳性42例,非阳性8例;CT诊断为阳性45例,非阳性5例。超声与CT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100%和97.8%,特异性分别为50.0%和60.0%,两种方法诊断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浅表淋巴结结核诊断中敏感性与特异性

    3 讨论

    浅表淋巴结结核80%以上发生在颈部,可能与口腔及咽部粘膜下淋巴网特别丰富有关。以青壮年多见,本组病例中平均年45.5岁,患病高峰在35-50岁之间【3】。血型播散和淋巴管蔓延是淋巴结结核的主要来源。病理上淋巴结结核可分为干酪性结核、增殖性结核、混合性结核及无反应性结核。多数浅表淋巴结结核患者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少数可出现轻度结核中毒症状【4】。淋巴结增大缓慢,初起仅是单个或少数散在淋巴结增大,质地较硬,无自发性疼痛,可有轻触痛。以后随着病情发展可有淋巴结周围炎,淋巴结粘连成串、不活动,经久不愈【5】。

    本文结果显示,超声显示浅表淋巴结结核境界不清晰,内部回声杂乱。CDFI探及肿大淋巴结内部血流稀少,周边血流较丰富,脓肿形成时内部无血流信号。而CT扫描示淋巴结增大,病灶以多发、圆形较多见。密度较低,强化扫描时中央密度减低,边缘密度增强的环状影,或伴有钙化影。中央密度减低区提示为干酪样坏死,且减低程度与坏死液化程度呈正相关。在诊断效果上,超声与CT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100%和97.8%,特异性分别为50.0%和60.0%,两种方法诊断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总之,超声与CT对浅表淋巴结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操作简便、对照效果好、无痛苦、经济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适宜在有条件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Henriette HW,Alfonsus JMB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42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