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丹骨折端注射促进骨痂生长过程中TGF-β、bFGF的表达及骨密度实验研究(1)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通过香丹注射液骨折端注射,治疗家兔桡骨中段骨折的实验研究,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观察骨密度的测定情况,了解香丹注射液对促进骨折愈合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手术造成家兔双侧桡骨中段3mm完全缺损的骨折模型,分设香丹组、空白组、对照组,分别予以香丹注射液、生理盐水骨折端注射、伤科接骨片灌胃。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和分布特点,证明有调节骨原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并从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骨面积(Area)测定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8天时,香丹组血肿吸收明显,骨折端肿胀明显减轻,改善骨折端血运;TGF-β、bFGF染色呈弱阳性表达。15天时香丹组骨愈合骨密度测定尚无明显优势;TGF-β、bFGF染色呈阳性表达。22天时香丹组和对照组骨愈合情况已无明显差别。31天时骨密度测定香丹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明显优于空白组;香丹组TGF-β、bFGF染色呈强阳性表达。结论:香丹注射液在骨折早中期具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其特点是改善骨折局部血循环;通过诱发成骨细胞的活性和增殖,直接刺激膜内成骨,促进细胞分化、成熟,并且激发成骨细胞合成Ⅰ型胶原和骨连接素,加速胶原形成和钙盐沉积,提高骨痂质量,增强骨的强度。
【关键词】 骨折愈合;骨密度;转化生长因子TGF-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实验动物;香丹注射液
香丹注射液是心脑血管系统用药,具有良好的改善循环血量的作用,已是临床常用药物,但至今还没有人将它用于骨折端注射以促进骨折生长的报导。本研究从动物实验角度出发,从骨密度测定,骨痂生长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等方面,初探中药香丹注射液骨折断端注射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扩大香丹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范围及给药途径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新西兰大白兔38只,体重2.10±0.39kg,雌雄各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2 实验药物 香丹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2-5266-川卫药准字(1998)第013660号;伤科接骨片:大连美罗中药厂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Z21021461;庆大霉素注射液: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41021258。
主要试剂为TGF-β多克隆抗体、bFGF多克隆抗体、SP试剂盒(北京中山公司)
1.3 实验方法 兔双侧桡骨中段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选用健康体重为2.10±0.39kg,新西兰白兔38只,以20%乌拉坦按3ml/kg耳缘静脉麻醉。先用剪刀剪去双前肢毛后,脱毛处理。术前肌注庆大霉素4万,常规消毒铺巾后,无菌操作下,锐性切开骨膜小心剥离,尽量保留骨膜,使用特定宽度为3mm手锯,将桡骨中段垂直锯断造成3mm缺损,注意防止尺骨损伤,冲洗后严密缝合骨膜、皮肤、骨缺损率为100T。动物清醒后,自由活动。术后庆大霉素4万单位肌注,每日1次,连用3d,术后8d创口愈合。2只创口感染,被剔除,剩36只。
1.4 分组及给药方法 动物完全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只,先用剪刀剪去两侧前臂及腕关节区兔毛后,硫化钠溶液脱毛,以清洁术野,造模后8h,常规消毒,使用细针头,针头大易渗漏,开始于切口旁进针至骨折断端进行药物注射。香丹组——香丹注射液,空白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伤科接骨片0.2g/只灌胃,注射剂量均为每只每侧每次0.5ml,每天1次注射剂量根据实验动物因子法计算得到[1],灌胃剂量由实验动物体表面积计算得到。
2 观察指标及方法
每组分别于术后8d,15d,22d和31d以空气栓塞法各处死3只家兔,进行检查。
2.1 骨密度测定 摄片后,去皮双侧前臂甲醛固定,在哈尔滨市骨伤科医院骨密度测定室进行,采用QDR4500plus型DEXA,以双能X线吸收法,对前臂桡骨中段骨折区作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骨面积(Area)测定,均在骨折部位取一同等条件兴趣区R1,8天、15天、22天和31天四相点检测时仪器设定参数一致,DEXA由微机自动分析打印结果。
结果:骨折兴趣区BMO、BMC、Area测定结果(表1、2、3)
表1 骨折15天BMD、BMC、Area结果比较(X±S)
注:△示与空白组相比P<0.01,#示与香丹组相比P>0.05,统计学处理:行F检验和Q检验,香丹组和对照组均明显优于空白组,香丹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表2 骨折22天BMD、BMC、Area结果比较(X±S)
注:△示与空白组相比P<0.01,#示与香丹组相比P>0.05,统计学处理:行F检验和Q检验,香丹组和对照组均明显优于空白组,香丹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表3 骨折31天BMD、BMC、Area结果比较(X±S)
注:△示与空白组相比P<0.01,#示与香丹组相比P>0.05,统计学处理:行F检验和Q检验,香丹组优于对照组,香丹组和对照组均明显优于空白组,。
2.2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骨折愈合中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采用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每一切片中TGF-β、bFGF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以平均灰度值作为免疫组化表达程度,选择同一时间段的各组免疫组织化学切片,用HPIAS-1000高清晰度病理图文报告系统,在20×20视野下,同一时间段上各组各随机选择20个视野,对各项检测指标在相关细胞中表达程度进行灰度统计。数据以x-±s表示,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数据,对各时点的灰度值进行t 检验。
2.3 结果
2.3.1 组织学观察
术后8天时骨膜反应增加,骨内膜也有类似的骨膜反应。在肉芽组织中开始有软骨细胞形成。15 天时骨折端骨膜反应停止,骨痂不再增加。软骨组织迅速再生,骨折间隙内也有软骨形成。31 天时软骨大部分已骨化 , 形成桥接骨痂。
2.3.2 免疫组织学观察
2.3.2.1 TGF-β表达:术后8天,骨膜增殖细胞、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成骨细胞呈阳性表达,而新形成的软骨细胞染色较浅。术后15天,除上述细胞继续呈阳性表达外,软骨细胞以及软骨基质呈明显阳性染色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39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