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20例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对照评价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CT立体定位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及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血肿吸收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15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缩短血肿吸收时间,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
高血压性脑出血呈现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治疗的关键是及时消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保护血肿周边脑组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在现代医疗中,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以立体定向手术为体征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为了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我院近年来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基础上,将中药汤剂应用于治疗过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选择120例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选择2008年12月至2011年5月入住本院就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行CT立体定位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及西药常规治疗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46例,34例,年龄32~80岁,平均(51.2±6.1)岁;出血量28~89ml,平均(45.31±8.25)ml;基底出血29例,丘脑出血10例,顶叶出血7例,颞叶出血12例,并破入脑室2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的6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47例,33例,年龄32~81岁,平均(52.0±5.9)岁;出血量30~90ml,平均(46.02±8.13)ml;基底出血28例,丘脑出血12例,顶叶出血9例,颞叶出血10例,并破入脑室2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消毒、麻醉,在CT定位下确定适当穿刺点和穿刺深度,钻开颅骨及硬脑膜(注意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功能区),将血肿引流针植入血肿腔内易于引流处,用注射器以适当的力度缓慢抽吸血肿液,首次抽吸量控制在血肿量的1/3~1/2并留滞引流。应结合患者病情确定留滞引流时间,并以尿激酶溶解血肿块。3~5天后根据复查颅CT,确定拔管予以西药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桃红培元汤”,方剂:桃仁15g,红花13g,杜仲15g, 丹参20g,地龙12g,黄芪70g,当归15g,川芎12g,桑枝10g,丝瓜络12g,白术12g,葛根20g,龟板5g,全虫5g,茯苓15g,山药2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2周为一疗程。观察期为3个月。
1.3 疗效标准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基本治愈: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正常,病残程度0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效:自觉症状好转,病残程度1~3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1%。有效:症状减轻,肌力恢复至Ⅱ—Ⅲ级或较治疗前提高Ⅰ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或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比较两组疗效,无论是有效率还是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表2.
表1:两组3个月后有效率比较
表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形成后,减轻或消除血肿,降低颅压是当务之急。在以血肿微创清除术抽吸血肿液后,常规还要予甘露醇等脱水、利尿,预防继发性脑出血。但反复使用甘露醇有可能引起血液黏度增高,不利于后继治疗。因此,探讨结合中药减轻脑水肿及继发性脑损害具有非常中药的现实意义。“桃红培元汤”汤剂中,桃仁、红花、丹参、川芎活血化瘀、黄芪、茯苓、杜仲、龟板补气利水,地龙、全虫、丝瓜络、桑枝通络化瘀,当归、白术、山药、葛根补肝益肾。以该汤剂与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实现了治疗中的标本兼顾。分析结果表明: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更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4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