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失眠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PSQI总分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有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心肌梗死;失眠;睡眠质量
心肌梗死患者常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不适而导致失眠,睡眠质量的下降可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肌缺血,甚至可能引起猝死,对患者的康复又造成不利的影响[1]。我院对收治的心肌梗死失眠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失眠患者106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并有失眠的临床表现,同时排除意识障碍、认知障碍、严重睡眠障碍史、长期从事夜间工作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为(67.47±10.32)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文化程度包括大专及以上18例,高中23例,初中及以下1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为(66.83±11.27)岁;其中男性31例,女性22例;文化程度包括大专及以上19例,高中22例,初中及以下12例。
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帮助其熟悉病区环境,详细介绍主治医生、主管护士的情况,使其消除陌生感,尽快适应治疗环境。
护理人员主动关心患者,注意观察其由于担心疾病预后、医疗费用等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嘱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议论病情、医疗费用等问题,同时积极进行护患沟通,及时把握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解释、安慰等心理疏导措施,及时缓解或消除其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精神舒畅[2]。
心肌梗死引起的身体不适是造成患者失眠的重要因素之一。护理人员做好优质的基础护理工作,及时给予吸氧、止痛、扩张冠脉、平喘、抗心律失常等治疗,期间做到观察认真细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以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将仪器等医源性噪音降至最低,护理操作时做到“四轻”,尽量将治疗和护理操作安排在白天,必须于夜间进行的治疗和护理操作尽量穿插于患者自然觉醒时,以减少患者被动觉醒的次数。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按时入睡,晚餐宜清淡,不宜过饱、多油腻、过少和过晚。临睡前避免大量饮水,禁饮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指导患者临睡前采用温水泡脚,以促进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利尿剂和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药物应把握服药时间,以免影响睡眠。合理使用安眠药物,既不可过分依赖,又不能过分恐惧。指导患者间断性使用安眠药,选择最小剂量的理想药物,防止引起药物依赖或成瘾[3]。
1.3 判断标准 护理干预1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PSQI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药物应用和日间功能等7个方面,均按照0~3分四级评分法计分,总分范围为0~21分。以7分为临界值,PSQI总分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4]。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干预1周后,两组患者PSQI总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PSQI总分比较(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睡眠质量的优劣与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常由于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对疾病预后和医疗费用的担忧、生理性疼痛不适、医疗设备噪音、护理操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失眠。长期处于失眠状态下,可诱发心肌缺氧、缺血,甚至导致猝死等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本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有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莉莉,赵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7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