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出血; 自由基清除剂
依达拉奉( Edaravone MCI-186) 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其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得到国内外临床研究的证实,它打破了神经保护治疗无效的僵局。我科就 2007 年 3 月至 2009 年 3月,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血管患者 50 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本组患者共 50 例,急性脑梗死 31 例,急性脑出血 19 例,发病 <24 h,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改的诊断标准[1],并均经头颅 CT 确诊,脑梗死组: 31 例,男 17 例,女 14 例; 年龄 42 ~76 岁,平均 57. 2 岁,脑出血组:19 例,男 11 例,女 7 例; 年龄 39 ~ 79 岁,平均 60. 5 岁。家属同意内科保守治疗,且无用药禁忌证及严重心、肝、肾损害。
1.2 方法 脑梗死患者常规用丹参( 或参麦) 注射液 30 ml+ 生理盐水 250 ml 静脉滴注,1 次 / d; 口服阿司匹林 0. 1 g1次/d; 根据病情使用降血压、降血糖药和脱水剂,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并加用依达拉奉 30 mg + 生理盐水 250 ml 静脉滴注,2 次/d,连续治疗 7 ~14 d。脑出血组患者均根据病情轻重、出血部位及出血速度、出血量给予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控制血糖及防止并发症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 mg 加入生理盐水 100 ml 中静脉滴注,30 min 内滴完,2次/d,共 14 d。临床疗效判断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
1.3 疗效判断标准 按照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及生活功能状态,依次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死亡。显效包括基本痊愈、显著进步,有效包 括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按照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多少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为: ①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91% ~ 100%,病残程度 0 级;②显著进步: 评分减少 46% ~ 90% ,病残程度 1 ~ 3 级; ③进步:评分减少 18% ~45%; ④无变化:评分减少或增加 17%;⑤恶化: 评分增加 18% 以上。治疗期间记录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定时监测凝血、肝肾功能,定期复查头颅 CT,观察颅内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观察 见表 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14 天各检测 1次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脑梗死组有 3 例、脑出血组有 2 例谷丙转氨酶增高。
3 讨论
多年来脑出血治疗以内科保守控制血压及颅内压、防治感染及应激性溃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外科治疗对挽救重症患者的生命和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有益,但手术要根据出血部位、病因、出血量及患者年龄、意识状态、全身状况决定,而且手术宜在超早期( 发病后 6 ~ 24 h内) 进行,还有很多基层医院无法开展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所以手术治疗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脑出血血肿周围以细胞肿胀、水肿,神经细胞坏死、变性为主要表现。脑出血后由于血肿对周围脑组织以及微血管的压迫,使局部血流量很快降低,并随着脑水肿的不断发展,受损组织的血流量进一步下降,在中心破坏组织周围产生大范围的低灌注区,类似于缺血性脑卒中的“半暗带”[2]。自由基对细胞毒性很强,可通过过氧化作用使蛋白质变性,破坏细胞膜 和细胞器,最终造成脑细胞广泛损伤,产生脑水肿。此外,自由基还可导致脑组织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坏死,引起脑血管通透性增加,进一步加重脑水肿。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治疗脑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和轴突急性坏死,但可采取一切措施抢救坏死区周围“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减轻继发性脑损伤,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以改善愈后。依达拉奉是一种具有捕获羟自由基的活性抗氧化剂,其血一脑屏障的穿透率 60%,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抑制脑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的过氧化作用,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减轻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依达拉奉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和出血时间,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在脑梗死急性期,由于血管的闭塞引起以其支配领域为中心的脑血流减少,组织进入缺血状态,自由基则被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损害的主要因子。在脑组织缺血和再开通时,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自由基是构成细胞膜的磷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所产生,从而引起了细胞膜的损害,接下来引起继发性脑组织损害,脑水肿的加重,脑梗死的恶化,神经细胞坏死和进行性的缺血损害。依达拉奉作为自由基清除剂在急性期脑梗死治疗中具有改善预后的效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8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