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适的种源栽培高产青蒿的技术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不同种源的青蒿种植栽培,从播种至生育期开始观察、比较,寻找出青蒿种植栽培技术措施。方法:利用不同地区的青蒿种源从选种至播种、移栽、不同苗龄移栽、青蒿摘尖等试验。结果:经野生驯化后的种源选育栽培。育苗用种以亩100g较合适,2月播种,4月移栽,移栽至大田80天摘尖可提高产量。结论:青蒿应野生驯化后选育留种栽培,每亩用种100g,2月播种,4月栽培,移栽后约80天摘尖, 100-110天采收,此时青蒿叶中的青蒿素最高。这样,就能促进青蒿生物量的提高和青蒿素的含量。
【关键词】青蒿、播种量、移栽期、生物产量、青蒿素
青蒿Artemisia annual L.为菊科艾属植物黄花蒿的地上部分,为常用中药材,作为中药饮片入药,常用的是开花后枝条、叶入药,具有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功效。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症[1]。现多种植,于花蕾前采收干叶来提取分离其中的成份青蒿素。青蒿素是一种高效、速效、低毒、安全的抗疟新药,我国是首先提出从青蒿干叶中提取出青蒿素并生产出系列青蒿素复方类抗疟药品的国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李国桥教授带领的团队近30年的研究获得4个青蒿素类抗疟一类新药的新药证书,成品已销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权威机构于2004年把青蒿素类复方作为一线抗疟疾药品推广之后[2],国内青蒿人工种植发展迅速,曾一时成为很多地方政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兴产业,由于种源及种植栽培技术的原因,农户种植收得青蒿干叶生物量也从40-150kg/亩不等,青蒿素的含量从0.2-10‰不等。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资源室从2004年始收集多个省、市、地区野生家种的种子资源开始研究,筛选出优质种子“南丰1号”(自编),已获得亩产干叶200kg,青蒿素含量13‰,以上的种源已分别在广东、广西、湖南、重庆推广种植3年近2万多亩。本文就该种源的种植及栽培技术全面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栽培技术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种源与试验地基本情况种源来自重庆酉阳(节带红点)为野生经驯化家种,及本中心资源室野生品种杂交选育组培留种的南丰1号(自编)。试验地点于广东韶关市郊,每海拔450m,土壤为沙质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约24g/kg,碱解氮约90mg/kg,速效磷约15mg/kg,速效钾约130mg/kg。试验随机排列,设置重复,小面积不等,于2008年开展。
1.2重庆酉阳驯化家种与南丰1号(自编)比较试验于2月3日同一块地分两洼用同样重量种子撒播[3],面积各约66.7m2,苗长出后用同样的管理方法管理(匀苗、除草、追肥等对比排列),苗长至约10-20公分,分别种于同块地,同样面积,以同样的管理方法,收获时同样分别随机取样30株测定青蒿素含量及单株干叶重,折亩种1200株收获见表1。
表1重庆酉阳驯化家种与南丰1号(自编)比较
1.3青蒿播种量试验重庆酉阳种子约16000粒/g,南丰1号13000粒/g(试验均同),采用随机排列,重复三次,共设5组,分别为1、3、5、7、9g/66.7m2,2月3日播种,3月20日测定各区总株数,折合亩株数,测其茎粗、叶数、株重量、地上部分鲜重等指标,见表2。
表2青蒿不同播种量的生物性状测定
1.4移栽与坐蔸苗试验在同一块地上分别于3月21日按15×15cm的规格移栽(又称假植),部分按规格坐蔸育苗,材料大小一致,管理措施一致[4],同于4月16日80×70cm种于大田,同于8月5日采收,采收时随机取样30株,测定生物量及青蒿素含量,求平均值。以上同批苗,于5月2日种下大田,其产量及青蒿素含量比4月16日的低。
1.5青蒿摘尖试验移栽大田约80天,株高约80-100cm时,摘去约1cm主干顶尖[5],作对照试验。
2结果分析
2.1在同样环境及同样管理措施下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其青蒿干叶重量及青蒿素含量都不同,重庆酉阳野生驯化亩产干叶130.8kg,青蒿素含量10.07‰,南丰1号亩产干叶195.6kg,青蒿素含量17.63‰。表明选择不同种源,其经济收益不同,选择优良种源并加强管理以提高青蒿产量和含量。
2.2青蒿播种试验统计结果表明,以100-120g种子播种666.7m2,出苗约4万株,子苗性状好,随着用种量增加子苗也差。
2.3坐蔸苗与移植(假植)苗试验测定结果显示,同样管理措施,坐蔸苗比移植(假植)苗产量低约20%,说明青蒿应移植(假植)苗后再种下大田,同样种苗的大小种植于大田时,苗大比苗小成活率高,产量同样高。
2.4移植期试验结果表明移植于大田的青蒿苗,大田生长期低于100天的生物量及青蒿素含量都低,达到110天则高,花蕾初现最高。
2.5青蒿摘尖试验结果表明,摘尖的单株第三级分枝比无摘尖的多约15%,产量高21.6%,摘尖打顶后有利于横向分枝生长,而没摘尖的多径直生长,见表3。
表3青蒿摘尖对青蒿产量的影响
3讨论
由于青蒿适应生长的环境多为南方,地域广阔。因而各地用种子的情况也不一样,主要种源应是野生驯化变家种,经筛选培育3-5年后加强栽培管理措施的种源其生物量及青蒿素含量才能高,才有经济价值[6]。青蒿应育苗移栽,666.7m2用100-120g种子育苗,666.7m2种约1200株,每年2月初播种,加薄膜保温保湿提苗;移栽期应在4月下旬前完成,相同规格栽培条件下移栽(假植)比坐蔸苗产量高,摘尖比不摘尖产量高,生长期超过100天生物量,青蒿素含量高(花蕾前)[7]。因而选择种源、加强栽培技术管理措施,可显著提高青蒿生物量及青蒿素含量。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2010 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84.
[2]韦中强,李成东,肖杰易,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5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