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的临床检测方法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检测方法对肺炎支原体检出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临床快速、准确检测肺炎支原体寻找线索。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间拟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729例患者随机分配为三组,每名患者取痰标一份,血清标本两份,分别经肺炎支原体培养、肺炎支原体核酸聚合酶链反应(PCR) 扩增和血清学检测[1](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比较3 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三种方法检出率分别为44.2%,84.1%和73.5%,其中痰培养法与PCR 法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 15. 464, P < 0. 001) ;血清学法与痰培养法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 6. 238, P < 0. 01) ;而 PCR 法与血清学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 3. 269, P = 0. 061)。结论:PCR 法与血清学法对肺炎支原体检出率较痰培养法要高,可作为临床检测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间拟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729例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243人,患者年龄在20~51岁之间,平均(37.02±7.21)岁;B组243人,患者年龄在21~54岁之间,平均(37.56±7.33)岁;C组243人,患者年龄在18~50岁之间,平均(36.56±7.49)岁。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为自愿参与课题研究。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方法痰液标本于患者入院后拟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次日清晨收集,血液为清晨空腹血。
1.2.2肺炎支原体培养方法取痰后置于试管内,加入2ml生理盐水稀释,之后直接接种于支原体培养基(由上海信然生物培养基提供)上,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3到5天。
1.2.3肺炎支原体核酸聚合酶链反应(PCR)PCR引物为P1: 5-GTTCGTTA TTTGATGAGGGTGCG-3; P2: 5-CCAGGC
GAGATACTTAATGTGTT-3。PCR 试剂盒购自深圳市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NA 抽提试剂盒购自上海禾尤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NA 的抽取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有专人指导,进行质量控制。PCR 扩增的具体程序为:酒精灯94℃预变性5min,94℃变性45 s,56℃退火45 s,72℃延伸10min;共计扩增30个循环,之后收集PCR产物于2%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灯下观察结果[2]。
1.2.4血清学检测 该方法中种类较多,本研究中采用了ELISA法对患者体内的IgM抗体进行检测[4]。ELISA试剂盒购自北京儿科研究所,严格按照使用使用说明操作,有专人监督,进行质量控制。
1.3数据处理将本研究中收集的试验数据输入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三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见表1。其中痰培养法与PCR 法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 15. 464, P < 0. 001) ;血清学法与痰培养法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 6. 238, P < 0. 01) ;而 PCR 法与血清学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 3. 269, P = 0. 061)。
3讨论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 )是一种大小只有0.2到0.3微米的无细胞壁微生物,革兰氏染色不易着色,含有一环状双链DNA分子。Mp是除外细菌和病毒引起肺炎的常见病原体,特别在儿童、老年患者及其体弱者中更为常见。近年来,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且容易与一般病毒性感染、细菌感染等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相混淆,特别是呼吸道外感染更易被忽视,临床上因漏诊或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的例子屡见不鲜,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肺炎支原体感染,尽早行肺炎支原体检查,一旦确诊,立即行抗肺炎支原体治疗[3]。由此可见,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在临床上意义重大,所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实验采取完全随机设计,通过对3种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比较发现,痰液培养法取材容易,病患配合度好,而且有很高的特异性, 但是敏感性太低,不利于初筛,需要加强改进;PCR法和ELISA法有较好的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4.1% 和73.5%,结果较为满意,但二者的操作与痰培养相比更为复杂,技术设备要求更为精密,特别是ELISA法,主要针对IgM抗体进行检测,肺炎支原体侵入人体后有一定潜伏期,有可能在采血时尚未激发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而导致假阴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2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