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2年第2期
编号:12195571
思考中医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2期
     【摘要】随着西医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高新技术革命、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医面临强大的压力和挑战。中医理论缺少创新、临床日渐萎缩的危机日益突现,加之中医从业者信心的缺失,使得中医药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如何应对当前的压力与挑战,实现中医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认为只要能充分发挥中医药自身的优势与特色,中医药仍能再创辉煌。

    【关键词】中医;思考;改革;发展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灿烂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历史沉淀的重要结晶,历经历朝历代的不断实践和渐进发展,现今是世界上作为一个体系所能保留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既是我们的国粹,也是目前我国卫生领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优势和特色,在历史上,曾以“简、便、廉、验”为特点的医疗卫生办法与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在现实生活中间仍是我们解除病痛的一个重要选择,然而,曾几何时,中医便被人们认为是慢郎中,还有一些说中医治病不但慢,而且效果说不清楚,治不好,也只不坏,甚至一些别有用心的对中医抱有偏见的人,更是提出“取消中医”的口号。那么,中医真的就是这样吗?真的到了该取消的时候了吗?其实,中医并不是慢郎中,也不能取消,而更应该发扬光大。
, http://www.100md.com
    首先,中医不是慢郎中,她也能治急症,只是我们后辈学艺不精,才使中医被蒙上了如此令人感到羞辱的名称。比如,张景岳曾治疗一位因食用蘑菇汤后中毒的吴姓参军,上吐下泻,之前,曾有医生以黄连、桔梗、甘草等药解毒,病情加重,出现胸闷、腹胀、气喘等症,后张景岳因考虑蘑菇“肥白鲜嫩”,推断生长在深坑枯井里,属于阴寒之毒,遂用人参、白术、甘草、干姜、附子、茯苓等后,一剂而吐止,二十多服药后,彻底好了,人类早期,所有科学都包含在自然哲学中,由于生产力低下,综合是主流,但是模糊的直观的中医亦不例外,由于思维方法,理论构建以及认识方法等学科特性决定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现代基础学科难以向中医学中渗透,从而阻碍了中医学的发展,除了客观原因外,中医本身封闭自守也是主要原因,使得中医强调理论自身的圆满和万能,中医科研大都陷于到对古已有之的理论的反复印证之中,少有超越。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应遵从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中医学也不例外,只有不断地更新,不断分化—重新组合—重新分化,才能不断发展,永远充满活力。应实现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的?合更新;应该引入现代科学实验技术;应规范名词术语,解决概念混乱、不确定的问题;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统一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应集中精力钻研最能体现中医精神的又可对人类医学最有所为的核心理论和技术,如脏腑相关理论及其与此相关的理论分析、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理论。
, http://www.100md.com
    加强人才培养,这主要体现在教育上,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理应培养出千千万万的各类中医药人才,但现实是招生培养得多而真正成才的少,多少高校都存在轻中重西的思想,西医课程远多于中医课程,甚至四大经典著作也被列入选修课,加之学生在医院实习急救时,全是西医,致使学生没了信心,于是为了适应社会,解决就业,不得不想方设法脱掉中医的外壳,换之西医外罩,甚至干脆就不干这一行而另某他职。试问,我们每年高校毕业多少中医药类人才,而最终从事中医专业者又有多少呢?也许就连这一部分人都是心不甘情不愿啊。中医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竟然不是中医,不愿当中医或中医院都不要的中医,使得中医药在一片繁荣景象背后埋伏着衰亡——后继乏人、乏才的危机。反而西方国家中医却发展如火如荼,所以中医之振兴,教育要先行,首先要强调继承以四大经典著作为代表的中医古籍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其次要对准当前的问题创新,再次要强调热爱中医药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发挥中医院的主导作用,广大中医院理应是实践中医、宣传中医的主要场所,然而现实是在很多中医院病房,中药已似乎不多见了,中药仅成了西药的“化妆品”和“点缀物“,或者说是为了完成某项指标(数据)而不得已而用之,医院等级的提升也仅代表完善资料和应付检查能力的提高。多少中医院都存在西化倾向,究其原因很多,主要是要赚钱,没办法,市场残酷,生存是首要的。但难道西化就是出路吗?恐怕不尽然,我认为中医院应不断提高中医药水平才是中医院生存之根本,才是光明正大之前途。中医院的出路在于有没有高水平的中医人才,如果一个医院有几个中医特色过硬的专科,有一批顶尖的中医人才,有比较合理的人才培养梯队,则整个医院便会全盘皆活。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向前人学,向名人学,向全国名中医学习。建议医院多请名医讲课,多派人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大量买进《名中医经验专辑》等优秀书籍,激励医务人员购读,并要形成讲中医、用中医的学术风气,而不能只读《实用内科学》之类。
, 百拇医药
    宽松执业环境,时下广大中医药人员似乎有太多郁闷,特别是年轻中医,收入是同行业中相对较低的,而平时工作中又多是兼顾中、西医,故必须要付出更多精力,可是在执业过程中却要受到种种限制,这样的从业环境恐怕是既限制了当前从业者,又吓跑了后来人,谁还愿意介入这一行呢?

    历经劫难的中医,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重新站在腾飞的起点上,并已有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中医人作为振兴中医的先行者,只要我们前仆后继、继往开来;只要我们锐意进取、去伪存真;只要我们努力掌握中医理论并用之为人民解除疾苦;只要我们有科学的头脑、广博的知识,利用新技术以发展中医学,并在发展中医学中又反过来发展新技术;只要我们方向明确、下定决心;只要我们对岐黄之术具有炽热的爱,那么距离中医辉煌的日子就不会遥远!

    参考文献

    [1]罗大伦著.神医这样看病.长春市: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04

    [2](邓铁涛著述)邓中光等编.邓铁涛寄语青年中医.北京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

    [3]张华,魏红.对如何发展中医理论的思考.辽宁中医杂志,2005,32,02:105, 百拇医药(李久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