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特殊可专利性主题分析
【摘要】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知识产权保护是技术创新的保证。本文分1、DNA片段、基因、蛋白质;2、动物模型;3、微生物;4、新的生物技术方法四部分对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可专利性主题进行了探讨,对于提高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增强专利申请的针对性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基础医学;专利;主题
随着人们对于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专利申请逐渐成为科技从业者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而受到普遍关注[1]。生命科学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科学”,其日新月异的发展带给世界无尽的变化,小到新基因、新蛋白的发现,大到克隆羊、克隆牛的诞生,每件发明都蕴涵着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如何充分运用专利手段,最大限度的合理保护所获得的发明创造,是生命科学领域中每名科技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2]。
对于发明创造的可专利性主题,各国专利法均有明确规定。对于临床医学研究,我国专利法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在第二十五条第二款明确指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授予专利权。而对基础医学研究领域,专利法则仅给出了原则性条款,多数细节由《审查指南》加以明确,客观上造成该领域研究人员对于可专利性主题的不明确[3]。因此,很有必要对于该领域的法律规定等加以明确,以促进科技人员对于自己做出的发明创造进行更好的保护。最有代表性的生物医药专利主题包括:
, http://www.100md.com
1DNA片段、基因、蛋白质
1992年中国修改专利法,允许对化学物质实行专利保护,由于DNA片段、基因、蛋白质是化学物质,因此可以在中国获得专利保护。当然,这种保护是有严格限制的,它必需是首次从自然界分离或提取出来的物质,其结构、形态或其他物理或化学参数是现有技术中不曾认识的,并能被确切地表征,且在产业上有利用价值。其核心不妨简单理解为:首先该DNA片段、基因或蛋白质必须是新的,且必须有证据表明该物质有产业利用价值。如果人们仅仅是从自然界中找到了一种以天然形态存在的基因、DNA片段或蛋白,那么它将被认为是一种科学发现,而不能得到专利的保护。
2动物模型
动物模型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通过它可以模拟不同的疾病特征、存在状态等,从而大大提高研究效率和针对性。“哈佛鼠”可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动物模型,该模型将一种致癌基因重组到非人类小鼠体内,得到了对致癌物质极为敏感的实验动物模型。“哈佛鼠”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终获得了美国和欧洲的专利授权。由于专利制度的历史、技术发展的水平等差异,我国目前的专利法仍规定对动物和植物品种不授予专利权。也就是说,当前,各种动物模型包括转基因动物在中国仍不能获得专利保护。
, 百拇医药
3微生物
根据中国专利局《审查指南》的解释,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藻类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因此是可以授予专利的主题。与基因等相类似,未经人类的任何技术处理而存在于自然界的微生物由于属于科学发现,且不具有工业实用性,也属于不授予专利权的范畴。对于组织培养物、新细胞系、新载体等,尽管尚无明确的解释,但我们认为可以作为化学物质中的微生物获得专利保护。
4新的生物技术方法
方法专利是生物医学领域中适用范围最广的可专利性主题,可以分为已有产品的新的生产方法和新产品的生产方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仅基因、蛋白、DNA片段、微生物等可授予专利权的新产品的生产方法可获得专利权,动物模型等不可授予专利权的新产品的制作方法也可获得专利保护。
由此可见,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之一,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发明创造尽管层出不穷,但并不是所有知识都是法律意义上的能成为可拥有产权的财产,只有达到法定条件,并被法律赋予了保护权利也就是专利权的知识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否则,知识就只能作为一般的社会财富,由全人类所共有。而在明确了可专利性主题之后,也只有不断深化对于知识产权的认识程度,及时申请专利,准确申请专利,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王澄. 专利保护制度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定位[J]. 知识产权. 2011,6:53-57
[2] 曾心茁. 美国PCT专利申请分析[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0,11:70-74
[3] 韩世炜,彭茂祥,冀小强. 我国生物专利申请中的问题分析和应对研究[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1,6(3):35-37
[4] 姚雪芳,丁锦希,邵蓉. 我国医药专利申请审批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1,5:47-51
作者简介:葛煦,(1973.8-),博士,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医教部,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学
通讯作者:刘蕊,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硕士, 百拇医药(葛煦 王莉 刘蕊)
【关键词】基础医学;专利;主题
随着人们对于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专利申请逐渐成为科技从业者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而受到普遍关注[1]。生命科学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科学”,其日新月异的发展带给世界无尽的变化,小到新基因、新蛋白的发现,大到克隆羊、克隆牛的诞生,每件发明都蕴涵着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如何充分运用专利手段,最大限度的合理保护所获得的发明创造,是生命科学领域中每名科技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2]。
对于发明创造的可专利性主题,各国专利法均有明确规定。对于临床医学研究,我国专利法出于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在第二十五条第二款明确指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授予专利权。而对基础医学研究领域,专利法则仅给出了原则性条款,多数细节由《审查指南》加以明确,客观上造成该领域研究人员对于可专利性主题的不明确[3]。因此,很有必要对于该领域的法律规定等加以明确,以促进科技人员对于自己做出的发明创造进行更好的保护。最有代表性的生物医药专利主题包括:
, http://www.100md.com
1DNA片段、基因、蛋白质
1992年中国修改专利法,允许对化学物质实行专利保护,由于DNA片段、基因、蛋白质是化学物质,因此可以在中国获得专利保护。当然,这种保护是有严格限制的,它必需是首次从自然界分离或提取出来的物质,其结构、形态或其他物理或化学参数是现有技术中不曾认识的,并能被确切地表征,且在产业上有利用价值。其核心不妨简单理解为:首先该DNA片段、基因或蛋白质必须是新的,且必须有证据表明该物质有产业利用价值。如果人们仅仅是从自然界中找到了一种以天然形态存在的基因、DNA片段或蛋白,那么它将被认为是一种科学发现,而不能得到专利的保护。
2动物模型
动物模型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通过它可以模拟不同的疾病特征、存在状态等,从而大大提高研究效率和针对性。“哈佛鼠”可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动物模型,该模型将一种致癌基因重组到非人类小鼠体内,得到了对致癌物质极为敏感的实验动物模型。“哈佛鼠”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终获得了美国和欧洲的专利授权。由于专利制度的历史、技术发展的水平等差异,我国目前的专利法仍规定对动物和植物品种不授予专利权。也就是说,当前,各种动物模型包括转基因动物在中国仍不能获得专利保护。
, 百拇医药
3微生物
根据中国专利局《审查指南》的解释,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藻类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因此是可以授予专利的主题。与基因等相类似,未经人类的任何技术处理而存在于自然界的微生物由于属于科学发现,且不具有工业实用性,也属于不授予专利权的范畴。对于组织培养物、新细胞系、新载体等,尽管尚无明确的解释,但我们认为可以作为化学物质中的微生物获得专利保护。
4新的生物技术方法
方法专利是生物医学领域中适用范围最广的可专利性主题,可以分为已有产品的新的生产方法和新产品的生产方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仅基因、蛋白、DNA片段、微生物等可授予专利权的新产品的生产方法可获得专利权,动物模型等不可授予专利权的新产品的制作方法也可获得专利保护。
由此可见,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之一,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发明创造尽管层出不穷,但并不是所有知识都是法律意义上的能成为可拥有产权的财产,只有达到法定条件,并被法律赋予了保护权利也就是专利权的知识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财产。否则,知识就只能作为一般的社会财富,由全人类所共有。而在明确了可专利性主题之后,也只有不断深化对于知识产权的认识程度,及时申请专利,准确申请专利,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王澄. 专利保护制度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定位[J]. 知识产权. 2011,6:53-57
[2] 曾心茁. 美国PCT专利申请分析[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0,11:70-74
[3] 韩世炜,彭茂祥,冀小强. 我国生物专利申请中的问题分析和应对研究[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1,6(3):35-37
[4] 姚雪芳,丁锦希,邵蓉. 我国医药专利申请审批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1,5:47-51
作者简介:葛煦,(1973.8-),博士,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医教部,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学
通讯作者:刘蕊,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硕士, 百拇医药(葛煦 王莉 刘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