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治鼻咽癌的放疗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初治鼻咽癌的放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放疗科从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28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结果 首发症状为回缩性涕血12例、鼻塞9例、颈部包块9例、头痛3例、耳部症状如耳鸣耳聋2例。确诊时颅神经受侵4例,其中第V对颅神经最多见。另本组患者1年与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6%与78.5%;1年与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8%与72.7%。结论 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治疗前血红蛋白是影响预后最主要的因素,局部未控和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和降低远处转移率,采取放、化联合治疗仍为必需。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疗效;预后因素
鼻咽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病的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化学致癌、遗传以及抑癌基因失控等因素有关。目前,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且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鼻咽癌生理学认识的不断深入,采用单纯放疗进行鼻咽癌治疗的临床效果也愈加明显。据相关文献分析,刘晓清专家报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治鼻咽癌常规设野放疗5年,生存率达到了76%,但对于晚期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却并不理想,失败原因主要在于局部复发以及远地转移。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放疗科从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28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探讨放疗疗效以及预后因素,以期为今后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一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收集并选择我院肿瘤放疗科从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28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2岁至74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3岁。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7例。本组所有患者在进行放疗前均进行全身详细体格检查、鼻咽纤维镜及活检、胸正侧位片、腹部B超、血常规、生化常规、鼻咽部和颈部的CT和(或)MRI。
1.2放疗方法本组患者都给予常规外照射,取仰卧位,借助于塑料头枕确保患者下颌骨下缘垂直于床面,使用热塑面罩进行固定,后定位并将标识贴在对应的面罩上,在螺旋CT室采集图像,采用三维计划系统进行靶区的勾画,利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低熔点挡铅等中心照射技术,先设面颈联合大野与下半颈锁骨区切线野,照射至36Gy至40Gy时,应将面颈联合大野改为小面颈野与后上颈电子线野,应尽可能避开脊髓,到50Gy时则可进行CT复查或者MRI。此外,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肿瘤消退情况再缩野为耳前野,下半颈锁骨区野切线野应改为全颈切线野。
2结果
首发症状为回缩性涕血12例、鼻塞9例、颈部包块9例、头痛3例、耳部症状如耳鸣耳聋2例。确诊时颅神经受侵4例,其中第V对颅神经最多见。另本组患者1年与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6%与78.5%;1年与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8%与72.7%。多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的结果如表2-1所示:
3讨论
鼻咽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高峰为30至60岁,男性患者多见,男女之比为2.5-4:1;鼻咽癌多数分化较差,对放射线比较敏感,放射治疗仍是鼻咽癌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因鼻咽部有丰富的淋巴网,极易向邻近组织蔓延,故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
鼻咽部咽隐窝与颅底仅隔一层薄骨板,癌组织浸润致骨质破坏易引起颅神经损害,并多数经咽隐窝邻近的破裂孔向上进入颅中窝及海绵窦,因而临床上最常见前组颅神经受损,且以Ⅲ、Ⅴ、Ⅵ对颅神经损害最多。临床医务人员应该对鼻咽癌早期容易导致的颅神经损害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无诱因的颅神经损害,尤其是多颅神经损害,例如动眼、三叉、外展神经损害时,需高度警惕鼻咽癌颅内转移。对于该类患者不论其有无鼻咽部的典型症状,均应行常规鼻咽部专科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此外,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由于靶区剂量不均匀,周围重要器官容易受过量的照射。常规放疗后长期生存的患者84.5%有不同程度的晚期放射性损伤,最常见的包括口干、张口困难、颅神经损伤、脑、脊髓放射损伤、皮肤纤维化、放射性骨坏死等。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关键就是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其途径包括:对早期患者,尽量减少外照射剂量,利用后装技术能显著减轻后期副反应,又可得到相同的疗效;研究更优越的设野方法;改进目前常规放疗的照射范围;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
4结论
总之,我院鼻咽癌常规根治性放疗的疗效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放疗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治疗前血红蛋白是影响预后最主要的因素,局部未控和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和降低远处转移率,采取放、化联合治疗仍为必需。调强放疗可进一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降低放疗副反应,改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燕,周际昌,主编.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
表2-1 多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的结果(P值), http://www.100md.com(王体兵)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疗效;预后因素
鼻咽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病的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化学致癌、遗传以及抑癌基因失控等因素有关。目前,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且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鼻咽癌生理学认识的不断深入,采用单纯放疗进行鼻咽癌治疗的临床效果也愈加明显。据相关文献分析,刘晓清专家报道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治鼻咽癌常规设野放疗5年,生存率达到了76%,但对于晚期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却并不理想,失败原因主要在于局部复发以及远地转移。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放疗科从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28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探讨放疗疗效以及预后因素,以期为今后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一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收集并选择我院肿瘤放疗科从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28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2岁至74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3岁。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7例。本组所有患者在进行放疗前均进行全身详细体格检查、鼻咽纤维镜及活检、胸正侧位片、腹部B超、血常规、生化常规、鼻咽部和颈部的CT和(或)MRI。
1.2放疗方法本组患者都给予常规外照射,取仰卧位,借助于塑料头枕确保患者下颌骨下缘垂直于床面,使用热塑面罩进行固定,后定位并将标识贴在对应的面罩上,在螺旋CT室采集图像,采用三维计划系统进行靶区的勾画,利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低熔点挡铅等中心照射技术,先设面颈联合大野与下半颈锁骨区切线野,照射至36Gy至40Gy时,应将面颈联合大野改为小面颈野与后上颈电子线野,应尽可能避开脊髓,到50Gy时则可进行CT复查或者MRI。此外,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肿瘤消退情况再缩野为耳前野,下半颈锁骨区野切线野应改为全颈切线野。
2结果
首发症状为回缩性涕血12例、鼻塞9例、颈部包块9例、头痛3例、耳部症状如耳鸣耳聋2例。确诊时颅神经受侵4例,其中第V对颅神经最多见。另本组患者1年与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6%与78.5%;1年与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8%与72.7%。多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的结果如表2-1所示:
3讨论
鼻咽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高峰为30至60岁,男性患者多见,男女之比为2.5-4:1;鼻咽癌多数分化较差,对放射线比较敏感,放射治疗仍是鼻咽癌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因鼻咽部有丰富的淋巴网,极易向邻近组织蔓延,故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
鼻咽部咽隐窝与颅底仅隔一层薄骨板,癌组织浸润致骨质破坏易引起颅神经损害,并多数经咽隐窝邻近的破裂孔向上进入颅中窝及海绵窦,因而临床上最常见前组颅神经受损,且以Ⅲ、Ⅴ、Ⅵ对颅神经损害最多。临床医务人员应该对鼻咽癌早期容易导致的颅神经损害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无诱因的颅神经损害,尤其是多颅神经损害,例如动眼、三叉、外展神经损害时,需高度警惕鼻咽癌颅内转移。对于该类患者不论其有无鼻咽部的典型症状,均应行常规鼻咽部专科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此外,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由于靶区剂量不均匀,周围重要器官容易受过量的照射。常规放疗后长期生存的患者84.5%有不同程度的晚期放射性损伤,最常见的包括口干、张口困难、颅神经损伤、脑、脊髓放射损伤、皮肤纤维化、放射性骨坏死等。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关键就是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其途径包括:对早期患者,尽量减少外照射剂量,利用后装技术能显著减轻后期副反应,又可得到相同的疗效;研究更优越的设野方法;改进目前常规放疗的照射范围;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
4结论
总之,我院鼻咽癌常规根治性放疗的疗效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放疗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治疗前血红蛋白是影响预后最主要的因素,局部未控和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和降低远处转移率,采取放、化联合治疗仍为必需。调强放疗可进一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降低放疗副反应,改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燕,周际昌,主编.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
表2-1 多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的结果(P值), http://www.100md.com(王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