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饮结合天枢穴按压治疗功能性便秘证治分析
【摘要】从功能性便秘脾虚肠燥证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病案举例等方面,分析健脾润肠饮结合天枢穴按压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制,拓展临证思想。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健脾润肠饮;天枢穴;证治分析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Constipation,FC)是排除肠道、全身器质性病变及药物导致的便秘之外的以便秘为主症的功能性疾病,并可伴有腹胀、纳差、口干、乏力、倦怠等症状。在当代社会,竞争激烈导致的工作压力过大、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等原因造成人们排便习惯改变、饮食结构不合理等,使本病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自拟健脾润肠饮,并结合天枢穴按压法,治疗功能性便秘脾虚肠燥证,通过临床应用,取得显著疗效。
1病因病机分析
1.1脾气亏虚,肺失宣肃是功能性便秘的主要病机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功能性便秘虽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好发于素体羸弱,脾胃亏虚或年老体弱之人,虚秘或虚实夹杂者最常见。刘汶[1]等研究表明:慢传输型便秘多为虚证便秘,混合型便秘多为虚实夹杂型,或为虚中夹实性便秘,本虚标实证居多。本虚为脏腑功能不足,标实则为肠中积滞。笔者认为便秘的常见证型为脾虚气弱,津亏肠燥型。此处的脾虚气弱,不单纯指脾气亏虚,也包括脾胃的运化受纳功能失调。脾气亏虚,推动不利,肠道积滞易停,或脾失健运,传导失职,肠道积滞易阻,同时导致口干、纳呆、乏力等症状。而肺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是大肠传导功能的动力。
1.2津亏肠燥,腑气不通是病机之关键。《本草通玄》谓“土旺则津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浊气降而糟粕下输”。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气不足,则气血阴津亏虚,肠失濡润,中焦不利易致气机失常,出入受阻,腑气不通,便秘发生。肺失宣发,津液不能输布,或但输膀胱,大肠失润,大便艰涩;肺失肃降时肺气上逆,则大肠腑气壅滞,传导不利,而成便秘、腹胀;脾肺气虚,推动无力,导致津亏肠燥,腑气不通,而成便秘。故津亏肠燥,腑气不通是病机之关键。
2治则治法
笔者认为治疗脾虚气弱,津亏肠燥型功能性便秘应“补”“润”“通”三法兼施,尤其要补脾肺之气,即以补气为主,润肠、行气通便为辅,在此基础上调节饮食起居,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或谷物,适当增加活动量,保持精神舒畅,养成定时登厕排便的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治愈便秘。
2.1补气健脾是便秘的根本治法中医认为疾病的过程就是正邪斗争的过程,扶助正气在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慢性便秘迁延日久,耗损正气,常表现为虚中夹实,且以虚证为主,故其治疗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这样才可以保证远期疗效。便秘的病机一般以脾胃的病变为中心,故扶正的涵义往往就是健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不足,运化水谷不利,升清降浊失常,容易导致气血阴津亏虚或肠中积滞,产生便秘。脾肺为母子之脏,且肺与大肠相表里,脾气旺则肺气足,肺之宣发肃降功能正常,肠道濡润,大肠传导正常。脾气亏虚,则肺气易虚,肠道艰涩,大肠传导失职,发生便秘。“治病必求于本”,当“以补为通”,使补虚而不壅滞,通腑而不伤正,虚实兼顾。临证多选用白术等健脾补气之品。白术有较好的健脾和胃之功,脾健胃和,脾升胃降则运化功能正常。白术小剂量以健脾为主,而通导则需大剂量。故以白术治疗便秘,每剂轻则30g,重者可用至120g,方能见效,乃取其“补药之体作泻剂,但非重用不为攻”之义。对于脾虚肠燥型便秘,补气健脾法是治疗该证型的根本治法。
2.2增液润肠是便秘的重要治法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表现往往以虚秘或虚实夹杂多见,虚秘常因病程迁延以及滥用泻药后,易伤中气,气虚无力推动肠运而成,且津随气耗,气阴两亏为其本。正如《景岳全书·秘结》云:“秘结证,凡属老人、虚人、阴脏之人及产后、病后、多汗后,或小水过多,或亡血失血大吐大泻之后,多有病为燥结者,盖此非气血之亏,即津液之耗。”阴虚津亏则加重肠道艰涩,出现“无水行舟”之状,便秘更为顽固。此时不宜推荡,亦不容久闭,当补气同时益阴生津、增液润肠,适当地加入一些润肠通便之品,往往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本方中生白术能补气健脾益肺,增液润肠通便,双向调节肠道;紫菀润其肺气,滋其大肠;当归、麻仁皆富油脂,亦润肠通便,则便自利矣。故言增液润肠是便秘的重要治法。
3治疗方法
健脾润肠饮方药组成:生白术45-75g,生黄芪20g,酒大黄10g(后下),麻子仁30g,炒枳壳15g,紫菀12g,当归15g,升麻6g,炒黑白丑各6g。加减法:热甚者加蒲公英、虎杖,瘀血者加桃仁,气滞甚者加炒槟榔、制香附、厚朴,气虚甚者加党参、莲子肉,肠燥甚者加炒杏桃仁、玄参、皂角,女性阳虚明显者加肉苁蓉。白术甘温味厚,可升可降,入脾、胃二经。重用白术能调肠通便,益气健脾,双向调节肠道故为君药。黄芪为补气要药,与当归合用,含当归补血汤之意,有益气生血之功。可使阳生阴长,诸虚不足之证自除,切中病机,为臣药。酒大黄、麻子仁、炒枳壳、紫菀、当归、升麻、牵牛子共为佐药。方中酒大黄助白术调理肠腑,且能制约白术过于温燥以免生热。升麻引白术、黄芪之气上升,欲降先升,加之枳壳、紫菀、酒军、牵牛子降气,麻子仁、当归润肠通便,诸药相合,升降有序,使君臣补而不生中满,气机得以枢转,肠腑通畅。纵观本方,配伍特点如下:?针对病机,标本兼顾;?通补配伍,双向调节;升降同用,启上开下;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整体观念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吴咸中,高金亮.脾虚证的现代研究[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46.
[2]王崇文,谢勇.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1):41-42.
[3]陈莲,李真培.单味中药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原发性I期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7):834, 百拇医药(健脾润 田鹤群)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健脾润肠饮;天枢穴;证治分析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Constipation,FC)是排除肠道、全身器质性病变及药物导致的便秘之外的以便秘为主症的功能性疾病,并可伴有腹胀、纳差、口干、乏力、倦怠等症状。在当代社会,竞争激烈导致的工作压力过大、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等原因造成人们排便习惯改变、饮食结构不合理等,使本病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自拟健脾润肠饮,并结合天枢穴按压法,治疗功能性便秘脾虚肠燥证,通过临床应用,取得显著疗效。
1病因病机分析
1.1脾气亏虚,肺失宣肃是功能性便秘的主要病机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到功能性便秘虽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好发于素体羸弱,脾胃亏虚或年老体弱之人,虚秘或虚实夹杂者最常见。刘汶[1]等研究表明:慢传输型便秘多为虚证便秘,混合型便秘多为虚实夹杂型,或为虚中夹实性便秘,本虚标实证居多。本虚为脏腑功能不足,标实则为肠中积滞。笔者认为便秘的常见证型为脾虚气弱,津亏肠燥型。此处的脾虚气弱,不单纯指脾气亏虚,也包括脾胃的运化受纳功能失调。脾气亏虚,推动不利,肠道积滞易停,或脾失健运,传导失职,肠道积滞易阻,同时导致口干、纳呆、乏力等症状。而肺是大肠得以濡润的基础,是大肠传导功能的动力。
1.2津亏肠燥,腑气不通是病机之关键。《本草通玄》谓“土旺则津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浊气降而糟粕下输”。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气不足,则气血阴津亏虚,肠失濡润,中焦不利易致气机失常,出入受阻,腑气不通,便秘发生。肺失宣发,津液不能输布,或但输膀胱,大肠失润,大便艰涩;肺失肃降时肺气上逆,则大肠腑气壅滞,传导不利,而成便秘、腹胀;脾肺气虚,推动无力,导致津亏肠燥,腑气不通,而成便秘。故津亏肠燥,腑气不通是病机之关键。
2治则治法
笔者认为治疗脾虚气弱,津亏肠燥型功能性便秘应“补”“润”“通”三法兼施,尤其要补脾肺之气,即以补气为主,润肠、行气通便为辅,在此基础上调节饮食起居,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或谷物,适当增加活动量,保持精神舒畅,养成定时登厕排便的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治愈便秘。
2.1补气健脾是便秘的根本治法中医认为疾病的过程就是正邪斗争的过程,扶助正气在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慢性便秘迁延日久,耗损正气,常表现为虚中夹实,且以虚证为主,故其治疗应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这样才可以保证远期疗效。便秘的病机一般以脾胃的病变为中心,故扶正的涵义往往就是健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不足,运化水谷不利,升清降浊失常,容易导致气血阴津亏虚或肠中积滞,产生便秘。脾肺为母子之脏,且肺与大肠相表里,脾气旺则肺气足,肺之宣发肃降功能正常,肠道濡润,大肠传导正常。脾气亏虚,则肺气易虚,肠道艰涩,大肠传导失职,发生便秘。“治病必求于本”,当“以补为通”,使补虚而不壅滞,通腑而不伤正,虚实兼顾。临证多选用白术等健脾补气之品。白术有较好的健脾和胃之功,脾健胃和,脾升胃降则运化功能正常。白术小剂量以健脾为主,而通导则需大剂量。故以白术治疗便秘,每剂轻则30g,重者可用至120g,方能见效,乃取其“补药之体作泻剂,但非重用不为攻”之义。对于脾虚肠燥型便秘,补气健脾法是治疗该证型的根本治法。
2.2增液润肠是便秘的重要治法慢性功能性便秘临床表现往往以虚秘或虚实夹杂多见,虚秘常因病程迁延以及滥用泻药后,易伤中气,气虚无力推动肠运而成,且津随气耗,气阴两亏为其本。正如《景岳全书·秘结》云:“秘结证,凡属老人、虚人、阴脏之人及产后、病后、多汗后,或小水过多,或亡血失血大吐大泻之后,多有病为燥结者,盖此非气血之亏,即津液之耗。”阴虚津亏则加重肠道艰涩,出现“无水行舟”之状,便秘更为顽固。此时不宜推荡,亦不容久闭,当补气同时益阴生津、增液润肠,适当地加入一些润肠通便之品,往往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本方中生白术能补气健脾益肺,增液润肠通便,双向调节肠道;紫菀润其肺气,滋其大肠;当归、麻仁皆富油脂,亦润肠通便,则便自利矣。故言增液润肠是便秘的重要治法。
3治疗方法
健脾润肠饮方药组成:生白术45-75g,生黄芪20g,酒大黄10g(后下),麻子仁30g,炒枳壳15g,紫菀12g,当归15g,升麻6g,炒黑白丑各6g。加减法:热甚者加蒲公英、虎杖,瘀血者加桃仁,气滞甚者加炒槟榔、制香附、厚朴,气虚甚者加党参、莲子肉,肠燥甚者加炒杏桃仁、玄参、皂角,女性阳虚明显者加肉苁蓉。白术甘温味厚,可升可降,入脾、胃二经。重用白术能调肠通便,益气健脾,双向调节肠道故为君药。黄芪为补气要药,与当归合用,含当归补血汤之意,有益气生血之功。可使阳生阴长,诸虚不足之证自除,切中病机,为臣药。酒大黄、麻子仁、炒枳壳、紫菀、当归、升麻、牵牛子共为佐药。方中酒大黄助白术调理肠腑,且能制约白术过于温燥以免生热。升麻引白术、黄芪之气上升,欲降先升,加之枳壳、紫菀、酒军、牵牛子降气,麻子仁、当归润肠通便,诸药相合,升降有序,使君臣补而不生中满,气机得以枢转,肠腑通畅。纵观本方,配伍特点如下:?针对病机,标本兼顾;?通补配伍,双向调节;升降同用,启上开下;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整体观念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吴咸中,高金亮.脾虚证的现代研究[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46.
[2]王崇文,谢勇.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1):41-42.
[3]陈莲,李真培.单味中药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原发性I期高血压病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7):834, 百拇医药(健脾润 田鹤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