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治疗恶性肿瘤病人放化疗后虚劳性心悸
【摘要】目的:探讨炙甘草汤治疗恶性肿瘤病人放化疗后虚劳性心悸。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虚劳性心悸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炙甘草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片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4.00%,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产生虚劳性心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可保证放化疗的顺利进行,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炙甘草汤;恶性肿瘤;放化疗;虚劳性;心悸
心悸为病人感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严重者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症状,且伴有持续性的胸闷、气短、眩晕、耳鸣、失眠、健忘等,其一般有发作性,因患者的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生[1]。肿瘤病人在放化疗后发生虚劳性心悸,是临床上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恶性肿瘤病人。本文笔者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虚劳性心悸患者共100例,探讨炙甘草汤治疗恶性肿瘤病人放化疗后虚劳性心悸,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虚劳性心悸患者共100例,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议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与2002年卫生部拟定《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心悸”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2例,女性68例,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46.3±8.1)岁。其中胃癌32例、乳腺癌52例、肺癌16例。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炙甘草汤治疗,方剂组成为:炙甘草 25g,党参 12g,生地黄 20g,桂枝 9g,生姜 9g,阿胶 10g,麦冬10g,麻仁 10g,细辛 10g,附子 15g,砂仁 15g,大枣 12 枚,全栝蒌 25g。上述药物均水煎400ml,1剂/天,分早晚服用。而对照组患者采用普罗帕酮片100mg,3次/天,饭后口服。两组治疗均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4 个疗程。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忌辛辣及烟酒,同时停用其他任何抗心律失常药。
, 百拇医药
1.3评价标准
若患者心悸、胸闷隐痛、气短、脉结代、头晕目眩等临床症状消失,脉来均匀,精神转佳,其他症状改善显著,经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水平,则为痊愈;若患者心悸、胸闷不舒、气短、头晕等临床症状减少,经心电图检查有所改善,则为有效;若患者心悸、胸闷痛、气短等临床症状改善不显著,脉迟缓而无力,经心电图检查无显著的改善,则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4.00%,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 百拇医药
3讨论
放化疗治疗恶性肿瘤能使病人气血失和、脏腑亏虚和阴阳失衡,消除肿瘤同时会造成恶液质,该类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可能更有利于其延长其生存期,故临床上全部治疗应该围绕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对症治疗[4]。炙甘草汤亦称复脉汤,其可滋阴复脉、益气养血、温振心阳,其中炙甘草性味甘温,可复脉益心气;大枣和党参可补气益脾,以滋化源;阿胶、生地黄、麦冬味甘,可润滋阴、补心血;生姜、桂枝性味辛温,可通阳复脉,与益气养阴药联用,不仅能温而不燥,还能流通气血、通利脉道。诸药合用能够充足阴血及血脉,恢复阳气而疏通心脉,而气血充沛、血脉畅通则心悸可定、经脉可复[5-6]。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4.00%,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炙甘草汤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产生虚劳性心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可保证放化疗的顺利进行,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刘守杰. 加减炙甘草汤治疗心悸 50 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11.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8.
[4] 周仲英. 中医内科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5] 谭运江. 加减炙甘草汤治疗心悸的疗效观察58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0,8(5):77-78.
[6] 焦永伟. 炙甘草汤治疗心悸 83 例疗效观察[J]. 北方药学,2011,8(12):16., http://www.100md.com(胡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