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参数对早期判断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的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时血小板参数(尤其是PDW)的变化,及其对早期判断ITP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初诊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121例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随访6个月,区分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和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并就其第一次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aITP初次治疗后PLT、PCT上升,MPV下降,PDW治疗早期上升,后下降;cITP初次治疗后部分患儿PLT、PCT上升,MPV、PDW变化则无统计学意义。PDW在aITP组中的变化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在cITP组中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3天,PLT、PCT、MPV、PDW在aITP和cITP组中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后第7天,PDW在aITP和cITP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小板参数尤其是PDW的动态观察有助于早期判断ITP预后,并及早给予适当处理,改善预后。
【关键词】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参数;PDW
, 百拇医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 ITP)是儿童血液系统出血性疾病中最常见疾病。目前研究表明其发生与自身免疫紊乱,T细胞功能异常,抗血小板抗体引起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血小板破坏及骨髓巨核细胞造血抑制成熟障碍有关。对血小板参数的研究能对急慢性ITP进行早期判别,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所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中,剔除入院前已治疗者,可供分析的病例121例,均符合199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修订的诊断标准[1]。回顾性诊断急性ITP100例,慢性ITP21例,急性ITP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1月-14岁,中位年龄9个月;慢性ITP中男14例,女7例,年龄5月-8岁,中位年龄1岁8个月。所有患儿根据血小板计数及出血严重程度分别给予地塞米松(0.3-0.5mg/kg×d)和(/或)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400mg/kg×d,3-5天)治疗,均未输注血小板支持治疗。
, 百拇医药
1.2 标本采集
对入院患儿未用药的第1次血常规结果作为治疗前,取治疗后第3天,第7天的血常规结果作为治疗后的数据。
1.3 检验方法
采取手指末梢血20ul按操作规程进行测定[2],应用日本东亚公司生产的Sysmex XS-1000i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进行测定,测出PLT、PCT、PDW、MPV值进行统计学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采用(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DW进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aITP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见表1)
, 百拇医药
aITP患儿治疗后第3天PLT、PCT及PDW均明显高于治疗前,MPV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第7天,PLT和PCT较治疗后第3天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并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DW较治疗后第3天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MPV较治疗后第3天无明显变化(P>0.05),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
2.2cITP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见表2)
cITP患儿治疗后第3天仅PLT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CT、MPV和PDW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PLT和PCT较治疗后第3天增高(P<0.05),并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MPV和PDW变化不明显(P>0.05)。
2.3aITP和cITP组间治疗前后PDW的比较
, 百拇医药
aITP和cITP两组间治疗前后的PLT、PCT、MPV、PDW进行横向比较。在治疗前,aITP组PLT明显低于cIT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CT、MPV、PDW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后第3天,aITP与cITP组的PLT、PCT、MPV、PD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7天,aITP组的PLT、PCT明显高于cITP组,PDW明显低于cITP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无明确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大多数是由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是一类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免疫紊乱在IT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由于免疫紊乱的存在,一方面导致抗血小板抗体产生,此抗体与血小板结合,使其在网状内皮系统被破坏,数量减少[3];另一方面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反馈性激活巨核细胞,而免疫紊乱使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产板不良,释放不成熟的体积更大的血小板[4]。
, 百拇医药
在血小板参数中,PLT是监测患儿出凝血状况的常规指标,它能动态反映血小板生成与破坏的平衡情况;PCT为血小板压积,受血小板的数量及大小的影响,与PLT的变化基本一致,故治疗后也会随之上升。MPV是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反映PLT的大小或体积,主要反映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增生、代谢及血小板生成情况[5],与血小板的超微结构及功能状态相关,也可侧面显示血小板的年龄,MPV越大,成熟度越低,其代谢和功能更加活跃[6]。MPV增大可能与血小板细胞器增加有关,尤其是α-颗粒、致密体及线粒体增多[7]。PDW是血小板的一个重要统计学系数,反映血小板大小的异质性和分布的中心趋向,以所测单个血小板容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本研究结果显示,aITP患儿经过糖皮质激素和IVIG治疗后,PLT、PCT上升,MPV下降,PDW先上升后下降。治疗前血小板大量破坏,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使得PLT、PCT下降,由于体积较大的不成熟血小板的存在,MPV处于高位;治疗后骨髓巨核细胞产板抑制解除,体积较小的成熟血小板释放增加,出现血小板大小悬殊,MPV下降,PDW上升,随着成熟血小板在血液中比例的增大,血小板大小逐渐均一,PDW下降。本组资料中,aITP患儿在治疗后第3天,PLT明显上升,PDW亦上升,其后随着PLT的继续上升,PDW下降。而cITP患儿在治疗后第3天,PLT虽有上升,但PDW无明显变化。
, 百拇医药
近年来研究表明,体液免疫异常不能解释ITP发病中的所有现象,细胞免疫机制在ITP发病中也起了重要作用。ITP患者体内存在着多种T淋巴细胞异常,T淋巴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异常影响ITP的发病[8]。CD4+T淋巴细胞可分为Th1、Th2和调节性T细胞(Treg)及新近发现的Th17细胞。Th1亚群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β、IL-2等,特异表达转录因子T-bet,主要辅助细胞免疫应答;Th2亚群分泌细胞因子IL-4、IL-5、IL-6、IL-10、IL-13等,特异表达转录因子GATA-3,主要辅助体液免疫应答。已有研究证明,Th1/Th2细胞平衡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rossley等[9]发现儿童aITP的Th1/Th2功能失衡是一种Th1优势疾病,而cITP是一种Th2优势疾病。糖皮质激素和大剂量IVIG能够抑制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下调巨噬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以及巨噬细胞FC受体的表达而削弱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并通过免疫封闭减少血小板破坏[10];同时可抑制Th1类细胞因子的产生,促进Th2类细胞因子升高。因此二者在aITP患儿中治疗效果显著,但在cITP患儿中不足以阻断免疫紊乱的进一步发展,仅起到了部分效果,从而导致血小板短暂上升后又迅速下降或血小板不能上升,病程迁延[10]。在本研究中,约半数cITP患儿在初期治疗后PLT、PCT能上升达到正常范围,但出院后很快又出现下降再次就诊;初次治疗PLT、PCT无明显变化者仅占cITP患儿总数的不足两成。MPV、PDW两项指数在cITP患儿的初次治疗中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与aITP区别较大。, 百拇医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