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2年第6期
编号:12222532
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6期
     【摘要】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探讨患者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从而预防因临床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自身保护意识。方法:对临床2500例拟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抗体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500例受检者中检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255例,阳性率为10.20%,HIV抗体阳性检出3例,阳性率为0.12%,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9例,阳性率0.76%,HCV抗体阳性42例,阳性率为1.68%。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男性阳性率(11.78%)明显高于女性(7.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项检测结果差异不明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能有效避免医院感染,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 输血;传染性标志物;检测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临床上进行治疗和抢救危重病人的有效医疗手段之一,但也可能成为疾病传染的根源,是医院感染中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安全输血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通过输血造成的感染性疾病种类较多,其中包括丙型肝炎、乙型肝炎、艾滋病和梅毒,四种疾病经血液传播的比例较高,危害严重,其传染性标志物分别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2]。输血后的疾病传染所引起的医患纠纷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已成为医务人员和卫生行政部门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所以在输血前了解受血者相关传染病的感染情况,可以有效避免和预防院内感染及医务人员感染,对避免和解决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对2500例拟输血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及血清凝集法检测。

    梅毒抗体(抗-TP)共4 项指标的检测,为受血者感染情况提供数据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拟输血或手术患者共2500例,其中男性1520例,女性980例,年龄在1月~76岁,平均年龄为(39.12 ±7.98)岁,静脉抽血,检测四项传染性标志物(BsAg、抗-HCV、抗-HIV及抗-TP)。

    1.2仪器与试剂

    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PW-960洗板机;

    抗-HIV、抗-HCV、HBsAg、抗-TP试剂盒

    所用试剂均通过卫生部生检所批检,并在有效期内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检测方法

    对拟输血患者于输血前抽取静脉血5ml(不抗凝),于37℃恒温水浴箱静置孵育1h,取出以后3000 r/min离心l0min,分离血清,所有血清标本要求当天检测完毕。

    HBsAg检测采用抗体夹心ELISA法;HCV抗体检测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采用TPPA法,HIV初筛试验采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各组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值 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500例拟输血患者四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为:HBsAg阳性255例,阳性率为10.20%;抗-HIV阳性检出3例,检出阳性率为0.12%;抗-HCV阳性检出42例,阳性率为1.68%;抗-TP阳性19例,占0.76%,总检出阳性率为12.64%。其中四项检测结果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感染率最高,居首位,且男性阳性率(11.78%)明显高于女性(7.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项检测结果,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2500例患者输血前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例,%)

    注:与男性相比,*P﹤0.05

    3 结论

    乙型病毒肝炎是目前已确认的病毒性肝炎中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肝炎、HBSAg(表面抗原)是HBV(乙肝)感染的主要标志,具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HBS,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血液HBSAg阳性无症状的携带者是HBV的主要传染源,HBV主要经过血液、性接触、日常生活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丙型肝炎病毒(HCV)属类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主要经血和血制品传播,在我国,输血后肝炎中60%-80%、散发性急性肝炎中12%-24%为丙型肝炎,其血液有传染性,并于持续携带病毒12年以上,HCV临床症状一般较轻,80%感染者无明显症状,被称为“沉默的”流行病。艾滋病毒(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分两型,引起全球艾滋病流行的为HIV-1型、HIV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传播,由于HIV感染的主要靶细胞是CD4+T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使该类细胞大量减少、机体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免疫调节紊乱、细胞免疫功能缺陷,致使机体极易合并多种微生物的机会感染或发生肿瘤。

    输血是临床上抢救危重病人和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医疗手段之一,在临床急救和治疗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又可能作为疾病的传染根源,使受血者受到感染,由于病毒检测“窗口期”问题,使输血导致的血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成为现代医学中最为关注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4]。由输血造成的感染和传播的疾病有十几种,其中包括较为严重艾滋病、病毒性乙型、丙型肝炎和梅毒的感染和传播,在引起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同时带来医疗纠纷的发生[5]。因此,在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既有利于了解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情况,以提醒医务人员在输血时注意操作,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避免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手术或门诊治疗的2500例拟输血者进行输血前的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为受血者感染情况提供数据依据,可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较少或避免医疗纠纷,预防医务人员感染,有效避免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因此,对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传染性物质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妮,车凌云.患者输血及手术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监测及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11,17(6):107.

    [2] 王培华.输血技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7.

    [3] 贾怀刚,张玉龙,王永. 1070例受血者5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0):1188.

    [4] 王海霞,王先民. 临床传染性指标在输血与术前检测的重要性[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182.

    [5] 黄双美,邱万臣.2560例术前和输血前4种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0):1314., 百拇医药(黎海东 谢文锐 洪卓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