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医药临床杂志》 > 2012年第6期
编号:12222580
嗜酸性膀胱炎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5日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6期
     1病例资料

    患者,女,38岁。因进行性尿困难3月余,于2005年5月6日 入院治疗。体检:系统及专科检查均未发现阳性体征。B超示:膀胱右侧壁有一2.8㎝×1.6㎝大小中等回声实质性肿块,边界清楚,外形欠规则。入院前5天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右侧壁近颈部有一2.3㎝×1.5㎝大小乳头状肿物,有蒂,顶端呈绒毛状分枝突起,周围膀胱粘膜水肿.未取活检.实验室检查:尿常规WBC++,ESR10㎜/h尿沉渣涂片3次均未找到癌细胞.术前诊断:膀胱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膀胱癌不能排除.入院后,经各项检查均无明显手术禁忌症,决定先行经尿道膀胱肿物电切术,术后病理疑恶性病变,故行根治性手术.术中所见与入院前膀胱镜检所见相似.术后病理报告:膀胱肿物表面的移形上皮未见明显的增生或异型,壁层有大量嗜酸性白细胞弥漫性浸润,未见肿瘤。术后诊断:嗜酸性膀胱炎。患者否认有过敏史,查周围血象嗜酸细胞绝对计数及分类均在正常范围。术后给予息斯敏和维生素C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2讨论

    嗜酸性粒细胞性膀胱炎较少见,病因尚不清楚,但多认为与各种刺激,例如细菌、药物、异体蛋白及食物性变应原等有关。这些变应原作为免疫刺激物,在膀胱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嗜酸细胞浸润,破坏膀胱组织,继而引起溶酶体释放,使膀胱炎症进一步加重。可能与本病有关的食物性变应源,包括:桔子、西红柿、巧克力、茶、咖啡、可可、牛奶、多种佐料等。有的病人发现在饮食中停用上述食物和饮料,其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可能与之有关的药物有磺胺药、双香豆素钠、水杨酸等。另外,避孕套、阴道栓和杀精子胶冻均可为接触性反应原。血吸虫卵沉积于膀胱壁,可形成血吸虫性嗜酸性肉芽肿。药物和食物性反应原易导致弥漫性膀胱炎,而寄生虫引起的损害则为局限性。嗜酸性膀胱炎临床表现多样化,周围血象不一定有嗜酸细胞增多。临床表现可有血尿,脓尿,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等类似膀胱炎或膀胱肿瘤的症状,症状多反复发作而趋于慢性。病人常有过敏史和哮喘史。, 百拇医药(杨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