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对公民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或潜在危害。随着公民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2014年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确立了其法律地位,然而由于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起步较晚,相关法律体系有待完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概念特征以及当下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健全完善。关键词:公益诉讼;现状;完善建议
前言:
近年来,因环境问题引起的案件纠纷数量越来越多,这一方面体现了公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也体现的公民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然而由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规定的缺失使得其实际的操作性较差,案件纠纷的解决效果不是很理想。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以及配套制度,推动环境纠纷案件的妥善解决。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环境公益诉讼,即为保护环境公益而提起的诉讼,学者认为,环境公益诉讼是指根据法律的规定,任何公民、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在发现环境或生态遭受破坏的情形下,为了阻止环境遭受进一步的侵害,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根据其概念可以看出,环境公益诉讼具有主体上的广泛性、目的上的公益性以及实施效果上的预防性等特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5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