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护理》 > 20194
编号:13564005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性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5日 《健康护理》 20194
     摘要:血常规检验的首要步骤是采血,常见采血方法有静脉血采集、末梢血采集和动脉血采集,具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的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具有一定差异性,如何选择最佳采血方法是血常规检验重点关注的问题。对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性进行综述,研究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差异性

    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中,血常规检测是基础的血液化验检测,是健康体检的必检项目之一,其检验结果可直接反映各种有形细胞的具体数量及形态变化的分布概况,因此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均需借助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确诊和发现早期疾病的相关症状[1-3]。血常规检查项目涉及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多种相关血液指标的检查与化验等。血常规检验的首要步骤是采血,常见采血方法有静脉血采集、末梢血采集和动脉血采集,具有各自的特点,如何选择最佳采血方法是血常规检验重点关注的问题。对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性,研究其应用价值,现综述如下。

    1.静脉采血方法及应用

    静脉采血一般为体表浅静脉,常用肘部静脉、手背静脉等。通过采血量的不同选择对应的针头和型号注射器。采用硅化处理后的塑料试管或塑料注射器[4]。静脉血多采自肘前臂静脉中,血量均匀,出血顺畅,采集时间快,同时静脉采集的血液标本受环境因素影响小,能较为准确的反映全身循环血液的真实情况。有研究者将600例门诊体检中心受检者随机分为A、B、C3个组,A组采用传统止血带静脉采血,B组采用传统止血带采血见回血后松解止血带,C组不扎止血带使用红外静脉可视仪采血。其研究认为,无止血带下使用红外静脉可视仪静脉采血能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标本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随着医学水平提升,各种新设备、新仪器相继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可在短时间内抽取够所需血量,人体经脉内各种成分很难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且与末梢血相比,静脉血所含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稳定性更强。肘前静脉血液循环状态相较于手指更佳,所得血液样本受内外环境影响较小,经由专业的检测仪器测定后可以获得更加稳定的检测结果。所以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已经传出了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应尽量采集静脉血的呼声。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静脉采血法血小板数量和白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末梢采血,静脉采血既可以重复检测又能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準确性,末梢血的检测结果会因检测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所以静脉血在血常规检测中应用价值较高。

    2.末梢采血方法及应用

    以往,因检验技术发展不完善等原因,主要以末梢采血方法为主。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等原因,目前在临床上仍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如对患者进行血糖测定等。后期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者逐渐发现,采集末梢血进行检验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并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并认为采集静脉血可获得更加准确的效果。

    末梢血采集对于患者身体机能带来的创伤程度较低,并且在恶性肿瘤患者、白血病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中可反复进行操作,患者几乎不会感受到痛感,所以普遍被患者所接受与认可。但其血液成分皆来源于毛细血管,血量少,不易采集,易发生溶血,且采血过程中对采血部位的挤压往往会导致组织渗入血液标本或使白细胞破裂造成白细胞计数减少,直接影响检测结果[6]。但是,虽然该采血方法优势明显,却同样存在着不足之处,即:(1)如果采集的末梢血处于低温状态,则其发生溶血的几率随之提升,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及准确性。(2)由于采血点部位极为特殊,采集的血液往往来自于毛细血管,假如患者血液循环状态较差,出血量无法满足检验工作需要,则为了能够获得足够的末梢血,必然会反复挤压采血点,采血时间较长,采血比较费力;在采血过程中其他组织成分将会趁机融入血液样本,加速血小板凝集,造成标本被稀。[7]研究显示,末梢采血方式可分为传统末梢采血法和使用末梢采血器进行采血,两种方式相比较,后者更具有优势,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感;若受检人员为新生儿,其采用末梢采血器更为安全,且具有较好的实用性[8]。但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末梢采血时应选择较为清晰的采血部位,部分患者在足部、部分患者在手部,采血时应进行优采血,防止出现采血不成功现象[9-10]。

    3.动脉血采集及应用

    动脉血气分析能客观反映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是判断患者有无二氧化碳潴留及缺氧的可靠指标,对调节机械通气的各项参数、指导氧疗、以及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失衡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1]。动脉血气分析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血液检测方法,因此,采集动脉血标本成为临床工作中使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临床上动脉采血部位以桡动脉、股动脉为多见,选择肱动脉为采血部位的研究不多。用动脉血化验血常规能较客观地反映机体真实情况,特别适用于静脉取血困难的患者,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增加痛苦,也给护士增加压力。动脉血压较静脉血压高,抽血时回血速度快,易达到需要的血量,一次采血成功率高。在进行快速动脉血采集过程中,应采用肝素钠润滑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进行血液采集,该方法不仅需求血量较少,同时对提高血气标本采集、检测合格率也具有积极作用。[12]

    4.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性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血常规采血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截至目前采血方法可分为末梢血采集、静脉血采集以及动脉血采集三种,其中动脉采血并发症多、采血过程相对复杂,患者将会承受较为剧烈的痛楚,在临床中应用受到限制;而末梢采血部位可选择耳垂、指尖,虽安全、快速,但采血时需按压、受环境温湿度影响大、疼痛较为明显、容易将局部组织液压入血样、影响正常细胞形态而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13];相对而言,静脉采血操作简便、采血量多、不受环境影响、血样循环性好,并且在恶性肿瘤患者、白血病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中可反复进行操作,患者几乎不会感受到痛感,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用最为普遍,已经成为了血常规检验首选采血方法[14]。, http://www.100md.com(唐红)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