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应用进展(1)
摘要: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其是指实质血管破裂而引起的出血,该疾病局具有致死率、致残率高的特点,头痛、呕吐、嗜睡等是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且该疾病的并发症相对较高,比如,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脑水肿等,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了使脑出血死亡率得到降低,患者一般需要进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患者术后应用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引流效果,防止出现引流不畅等问题的发生,其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就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脑出血;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临床护理
脑出血患者在接受手术后,需要对其进行留置脑室引流管,护理人员应对引流管引流高度进行随时调整,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引流液的形状等进行引流装置高度的调整,如果引流装置悬挂过低,将可能会导致引流过多,如果引流装置悬挂过高,将会出现引流不畅或是引流过少的现象,其将给患者的健康安全带来不良影响[1]。采用以往常规的常规的方法将封闭式引流装置用绳子捆绑后悬挂在输液支架上,极易出现一些引流过度、引流不畅等问题,相关研究表明,在脑出血患者术后临床护理中应用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能够有效提高引流效果。
1.脑出血概述
脑出血是指血管内出现血液外溢的现象,导致血液进入颅腔侵袭脑部,最终引起的脑部出血,引起脑出血的原因主要有这几点:(1)患者存在脑血管畸形而导致脑出血;(2)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老年脑出血患者大多是因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3)其他因素,包括气候变化、不良嗜好、血压波动、不良情绪等。通过相关调查可知,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偏瘫、失语、昏迷等是脑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该疾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较高,其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2]。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脱水降颅压、血压调节、生命功能维持等,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等。
2.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的优点
在神经外科临床中,脑室外引流是最为常见的一项技术,对于引流高度来讲,其应当满足严格的要求。在病床栏杆上绑或采用胶布粘贴小绳子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存在诸多缺点,比如,捆绑不当、粘贴不牢等,松动之后需要对脑室引流管的高度进行多次测量,这就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3-4]。而在护理中采用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其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其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支架的灵活性好:护理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高度,使引流速度得到良好控制,有助于保证引流的通畅性,防止出现引流不畅的问题。(2)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支架杆外标有刻度,其能够解决以往目测高度不准确、反复采用直尺测量的不便等问题,其在很大程度上能使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3)固定性好:在固定盒内置入引流管,其能够引流管的牢固性得到提升,有助于解决以往采用绳子、胶布等固定的方法,能够使床头更加美观、整洁。(4)避免托管:支架上有悬挂三个引流袋的挂钩,可以将引流袋随意调整,这对避免脱管的现象起着重要作用[5-7]。(5)清洁方便:在清洁引流固定架时,能够随时对其进行擦拭与消毒,有助于控制院内感染的现象。
3.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在脑出血患者临床中的应用
对于实施脑室外引流术的脑出血患者来说,将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应用于临床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具有的引流效果佳、操作简单等优势能有效避免引流液引流过度、引流不畅、非计划性拔管等现象的发生,在一定程度提升了引流效果[8-10]。
李少莲[11]等通过对纳入64例颅脑术后留置脑室引流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32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将封闭式引流装置用绳子捆绑后悬挂于输液支架上的常规方法应用于对照组术后护理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可调节脑室外引流支承装置上悬挂封闭式引流装置,通过比较两组引流效果可知:观察组的引流过度、引流不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引流装置悬挂操作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颅内压力、血压、平均动脉压均更低,心率更快,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结论:在脑室外引流术中应用可调节式脑室外引流支承装置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具有的引流效果佳、便捷、安全等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4.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干预
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在脑出血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在患者更换体位时应当手动调节引流位置,不能自动调节引流位置。术后脑室封闭式引流装置悬挂,可由一名护理人员在患者病床栏杆上装置固定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并在夹盖下方10~15cm的地方固定支承装置的激光手电,将套管移动到光源的地方,在拧紧伸缩锁时,应保证其正对零点的位置,然后在该装置的引流盒上置入引流管[10-14]。
为了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此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奠定基础,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将脑室外引流管悬挂好之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脑室引流相关的知识,告知其不能对引流高度进行随意的调节,告知其如果出现过高的位置,将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引流情况,查看是否存在引流过高或过快的现象,同时,在夹管过程中应对颅内压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如果存在颅内压骤然增高的问题,应立刻对夹管停止操作,并对引流进行开放[15-17]。具体护理干预包括以下几点:
(1)引流管的通畅性: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当对引流管的通畅性进行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及呼吸的波动可在脑室外引流管中的液面显示出来,如果患者为部分通畅,那么其波动幅度会减少;在完全不通畅的情况下,将会出现无波动现象,这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为了防止出现颅内感染的问题,应在冲洗过程中不得采用生理盐水,在空针抽吸时应保证无菌操作。为了保证引流管的通畅性,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存在扭曲、折叠等问题,尤其要注意在完成各项护理操作之后,应对引流管的通畅性再次观察。在患者喂食过程中,应暂时夹闭引流管,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脑脊逆流的现象发生,结束喂食之后,应对引流管及时开放。如果患者存在焦躁不安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不能隨意的对引流管进行调节,应对引流管的固定情况进行密切观察[18-20]。, 百拇医药(黄珊 郑惠娜 王倩凤 谢翠容)
关键词:脑出血;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临床护理
脑出血患者在接受手术后,需要对其进行留置脑室引流管,护理人员应对引流管引流高度进行随时调整,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引流液的形状等进行引流装置高度的调整,如果引流装置悬挂过低,将可能会导致引流过多,如果引流装置悬挂过高,将会出现引流不畅或是引流过少的现象,其将给患者的健康安全带来不良影响[1]。采用以往常规的常规的方法将封闭式引流装置用绳子捆绑后悬挂在输液支架上,极易出现一些引流过度、引流不畅等问题,相关研究表明,在脑出血患者术后临床护理中应用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能够有效提高引流效果。
1.脑出血概述
脑出血是指血管内出现血液外溢的现象,导致血液进入颅腔侵袭脑部,最终引起的脑部出血,引起脑出血的原因主要有这几点:(1)患者存在脑血管畸形而导致脑出血;(2)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老年脑出血患者大多是因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3)其他因素,包括气候变化、不良嗜好、血压波动、不良情绪等。通过相关调查可知,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偏瘫、失语、昏迷等是脑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该疾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较高,其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2]。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脱水降颅压、血压调节、生命功能维持等,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等。
2.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的优点
在神经外科临床中,脑室外引流是最为常见的一项技术,对于引流高度来讲,其应当满足严格的要求。在病床栏杆上绑或采用胶布粘贴小绳子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存在诸多缺点,比如,捆绑不当、粘贴不牢等,松动之后需要对脑室引流管的高度进行多次测量,这就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3-4]。而在护理中采用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其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其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支架的灵活性好:护理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高度,使引流速度得到良好控制,有助于保证引流的通畅性,防止出现引流不畅的问题。(2)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支架杆外标有刻度,其能够解决以往目测高度不准确、反复采用直尺测量的不便等问题,其在很大程度上能使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3)固定性好:在固定盒内置入引流管,其能够引流管的牢固性得到提升,有助于解决以往采用绳子、胶布等固定的方法,能够使床头更加美观、整洁。(4)避免托管:支架上有悬挂三个引流袋的挂钩,可以将引流袋随意调整,这对避免脱管的现象起着重要作用[5-7]。(5)清洁方便:在清洁引流固定架时,能够随时对其进行擦拭与消毒,有助于控制院内感染的现象。
3.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在脑出血患者临床中的应用
对于实施脑室外引流术的脑出血患者来说,将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应用于临床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具有的引流效果佳、操作简单等优势能有效避免引流液引流过度、引流不畅、非计划性拔管等现象的发生,在一定程度提升了引流效果[8-10]。
李少莲[11]等通过对纳入64例颅脑术后留置脑室引流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32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将封闭式引流装置用绳子捆绑后悬挂于输液支架上的常规方法应用于对照组术后护理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可调节脑室外引流支承装置上悬挂封闭式引流装置,通过比较两组引流效果可知:观察组的引流过度、引流不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引流装置悬挂操作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颅内压力、血压、平均动脉压均更低,心率更快,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结论:在脑室外引流术中应用可调节式脑室外引流支承装置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具有的引流效果佳、便捷、安全等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4.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干预
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在脑出血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在患者更换体位时应当手动调节引流位置,不能自动调节引流位置。术后脑室封闭式引流装置悬挂,可由一名护理人员在患者病床栏杆上装置固定可调节式脑室引流支承装置,并在夹盖下方10~15cm的地方固定支承装置的激光手电,将套管移动到光源的地方,在拧紧伸缩锁时,应保证其正对零点的位置,然后在该装置的引流盒上置入引流管[10-14]。
为了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此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奠定基础,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将脑室外引流管悬挂好之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脑室引流相关的知识,告知其不能对引流高度进行随意的调节,告知其如果出现过高的位置,将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引流情况,查看是否存在引流过高或过快的现象,同时,在夹管过程中应对颅内压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如果存在颅内压骤然增高的问题,应立刻对夹管停止操作,并对引流进行开放[15-17]。具体护理干预包括以下几点:
(1)引流管的通畅性: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应当对引流管的通畅性进行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及呼吸的波动可在脑室外引流管中的液面显示出来,如果患者为部分通畅,那么其波动幅度会减少;在完全不通畅的情况下,将会出现无波动现象,这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为了防止出现颅内感染的问题,应在冲洗过程中不得采用生理盐水,在空针抽吸时应保证无菌操作。为了保证引流管的通畅性,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引流管是否存在扭曲、折叠等问题,尤其要注意在完成各项护理操作之后,应对引流管的通畅性再次观察。在患者喂食过程中,应暂时夹闭引流管,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脑脊逆流的现象发生,结束喂食之后,应对引流管及时开放。如果患者存在焦躁不安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不能隨意的对引流管进行调节,应对引流管的固定情况进行密切观察[18-20]。, 百拇医药(黄珊 郑惠娜 王倩凤 谢翠容)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