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基因脂质体用于治疗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
阳离子,靶向,1阳离子脂质体,2长循环脂质体,3pH敏感脂质体,4免疫脂质体,5受体介导的脂质体,6细胞穿膜肽修饰的脂质体
智 利 王立强 许瑞安 刁 勇(华侨大学分子药物研究所,福建泉州 362021)
基因药物经历了几十年的研发已经从实验室研究发展进入临床试验和应用阶段,要使临床更广泛地使用基因治疗所必须突破的一个瓶颈是发展有效的基因治疗载体。一种理想载体应同时满足高转染活性和低毒性。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移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途的基因治疗方法,已被美国癌症协会批准为临床基因治疗的第一方案[1]。近年来脂质体的研究已经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脂质体的方向发展,使得阻碍临床应用的毒性、稳定性、靶向性等问题通过新材料、新技术、新治疗方案的研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本文对几种新型的载基因脂质体用于治疗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阳离子脂质体
阳离子脂质体用于基因治疗已有20多年历史,是现今研究最为详尽的一种转染脂质体。Joanna等[2]的研究表明复合物粒径在200nm~1μm时,复合物通过细胞膜穴样内陷作用进入细胞,有效避免了溶酶体对DNA的降解。通过新工艺、新技术及新复合材料的实验研究获得的专属性更强的阳离子脂质体是近年来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刘洋等[3]由十八烷胺(SA)/DOPE通过薄膜超声-吸附-冷冻干燥法制备的载反义寡核苷酸(asODN)阳离子脂质体对机体的免疫原性小,用海藻糖做冻干保护剂,冻干后4℃放置1个月稳定性良好。Charoensit[4]用维甲酸结合胆固醇和DOTAP制备的阳离子脂质体介导IL-12质粒DNA,对小鼠静脉注射后29d存活率仍为100%,而没有结合维甲酸的阳离子脂质体组小鼠存活率仅为60%,表明维甲酸的结合显著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
研究脂质体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是设计合理的脂质体的基础,阳离子脂质体与DNA亲和力高易形成复合物,然而高亲和力可能是转染的限制性因素,因为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脂质体/DNA的高亲和力会导致分离困难,转染率降低。
2 长循环脂质体
长循环脂质体是通过亲水性长链对脂质体进行修饰,在脂质体表面形成水化层,降低网状内皮系统(RES)的摄取,从而延长脂质体在血液循环中的时间,以获得更充足的时间到达靶向部位。有研究表明粒径是影响长循环脂质体循环时间的重要因素。Awasthi等[5]的研究显示,脂质体经PEG修饰后粒径在160~220nm范围时,肝摄取量最小,脾摄取量适中,血液循环量达到最大值,是最适合长循环的脂质体粒径。脂质体中PEG含量也会显著影响循环时间进而影响肿瘤靶向性。Emmanuel等[6]研究发现摩尔百分数DSPE-PEG200020%、DC-Chol 50%制备的PEG修饰的阳离子脂质体对小鼠静脉注射后在血液循环中的半衰期长达12.5h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96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