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2年第3期
编号:13183421
社区高血压管理临床路径实施与完善(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张骏
第1页

    参见附件。

     运动引起的血压变化与饮食、体重无关。运动引起的降压机制一般认为与运动减少外周阻力相关。运动可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使传导速度减慢,血浆儿茶酚胺分泌减少;可提高迷走神经兴奋性,促进外周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密度和数量增加,血液循环和代谢改善,进一步降低外周阻力;运动后多巴胺、前列腺素E含量增加,这些激素具有利尿、扩血管作用,促进尿钠的排泄,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其中血管阻力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素活性降低是运动降压的主要原因。运动降压也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有学者认为运动可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改善主要系统的神经调节功能,减轻应激反应,稳定情绪,抑制心身紧张,消除焦虑状态[9],可使与心脏疾病相关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呼吸困难及疲倦等症状明显降低,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10]。因此,运动不仅可以降低血压,还可改善不良心理状态,为心理治疗奠定了基础。

    3.2.3 重视心理治疗 高血压属于心身疾病,其受情绪的影响较为明显,许多高血压患者都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11]。近年来心理因素致使高血压病发生的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显示生物遗传、环境及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与高血压病有关,心理社会因素不仅影响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而且影响到其疗效、转归及预后。药物对血压的控制是重要的,但绝不是唯一的。血压的调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饮食、情绪、心理、行为、生活方式等改变对高血压调节同样有重要作用,因此,疏导不良心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使其看到希望,认识到高血压并非不治之症,鼓励其坚持长期用药,积极主动配合管理,保持心情愉悦,避免不良情绪不良因素刺激,对稳定病情,减少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植物性神经系统与情绪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致使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可产生心慌、血压升高等临床表现,此类高血压无器质性损害,通过心理治疗就能够达到降压效果。长期反复焦虑、抑郁、紧张、敌意等负性情绪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