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2年第15期
编号:13177884
三维立体构想:外科医生的破“谜”之道(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5期
     他花了半生做别人没做过的事,且成功了。这样的成功,能够复制吗?又该如何复制?

    黄志强院士从医70年的故事耐人寻味:他如何瞄准肝胆疾病“不放手”,成为我国肝胆外科事业的奠基人?他获得的荣誉——1项全国科学大会著作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1项,12项二、三等军队科技进步奖;荣立1次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被总后勤部授予“一代名师”的荣誉称号……是在怎样的思维力和因素主导下获得的?

    通过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能为很多年轻医生们解决一些前进中的困惑。为此,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黄志强院士。

    终生之志:当学术型外科医生

    “从20世纪到21世纪,我跨越了近一个世纪。”黄志强院士笑称。见证着历史,亲身感受过新旧社会、时代的更迭,黄志强院士自己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回忆起当初为何选择从医道路的往事,黄志强院士说:“我父亲是开诊所的西医,鼓励我‘子承父业’去学医。当时我并不反对,因为我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但自认‘胆小’。父亲给我妹妹做腿部切开排脓手术时,我不敢看下去,冒着冷汗躲回房里。”
, 百拇医药
    新中国成立前,学医有两条出路:一是开私人诊所,生活较为宽裕;另一条路是到公立医院当医生,走学术进步之路。当年的黄志强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并在后来的70年间,始终不渝。

    那时正值抗战时期。考上前国立中正医学院后,他的家乡沦陷了。黄志强远在昆明过着流亡学生的生活,学校几乎每两年迁一次址,难得过上安定的日子。

    “现在回过头看,勤奋是进步的第一要诀。”黄志强说。他深感旧中国医学上的落后,只有每个人都发奋才能图进步。因此,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动荡,生活怎样艰苦,黄志强一心埋头学习医学,为后来从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实习医生尚未做完,日军已向南进犯,黄志强随医院一行人逃难到贵阳。到贵阳后,他到当时卫生署的“难区医务人员接待站”报名,被“征调”在遵义县医院工作一年。依靠遵义县医院仅有的《外科学》和《外科手术学》原版书,黄志强开始了外科医生的职业生涯。
, 百拇医药
    除了勤奋,人也需要机遇。一年后,赏识黄志强的虞颂庭教授推荐他到吴英恺教授门下,由此成为重庆中央医院(西南医院前身)外科住院医生,从此在重庆度过了整整40年的光阴。抗日战争胜利后,吴英恺教授离开了重庆,但黄志克强留下来了。因为吴教授在一次查房时对他们他说:“重庆胆道疾病多,可以多做些胆道疾病研究。”黄志强豁然顿悟,以胆道疾病为起点,走上了临床与研究相结合的道路。

    从零开始,辟出一条临研结合路

    新中国成立后,过去实现不了的理想和抱负,都有机会实现了,黄志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他决心把研究临床问题作为“突破口”,一点一滴地改变落后状况,促进我国医学的发展。

    “不聪明的人开垦处女地,挥洒汗水会得到回报;聪明人选热门的专业,但荣耀营养与泡沫同在。”自诩为“笨人”的黄志强院士诙谐地说。把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疾病摸透,就是他给自己树立的最初的人生目标。
, 百拇医药
    当着手胆道疾病研究后,黄志强发现,肝脏里长结石,是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等地区人群的多发病;西方人却很少发病,因此英美教材均未记载,国际学术界也无人问津。那么,研究该从何处着手?

    黄志强的思路是清晰的,他首先调查分析了所在医院历年胆道病人的状况,又动员重庆市医务人员收集和分析了全市胆道疾病状况。通过分析研究,黄志强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原发性胆管结石症和肝内胆管结石症的鉴识。当时,此症常被不识此症的手术医生所遗漏,或即使有所了解,在治疗上也苦无良策。通过分析大量手术病案,黄志强确信残留肝内胆管结石是发病主因,而肝内胆管结石症也成为黄志强研究国人胆道疾病的突破口。

    1964年,一次手术使黄志强在当时我国的外科学界引起了轰动。一位女患者做过胆管结石手术后,上腹部突然感到剧烈疼痛,伴有呕血,从引流管内流出的血液凝成了块;经治疗后出血停止了,但几天后又再次发作。黄志强向一位老前辈求教,老前辈说曾有过一例病人,进手术室开腹一摸,发现这个胆管跟血管相通,也表示一筹莫展。
, http://www.100md.com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症状?一连几天,黄志强守在病人身边,默默地观察着:绞痛,出血,血色鲜红,可凝固,间歇性发作。他知道,人的身体里有两种血:一种是鲜红的动脉血,一种是乌黑的静脉血;动脉血喷出来压力高,所以病人感到很疼痛。分析出病人是肝动脉出血,接着他又想到,假如是动脉血,那么把动脉结扎了是否就能止血?基于这种客观分析,黄志强成功完成了肝动脉结扎术,术后出血停止,病人获救!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肝动脉结扎术治疗胆道出血的成功案例,被誉为外科与肝胆史上的双重奇迹!此后,黄志强还根据该病例提炼出诊断胆道大出血的理论依据,并多次在实践中得到证实。

    肝内胆管结石症是良性胆道病病人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在当时,国内外对此的诊断和治疗仍是空白。东西方人体质不同,当时国外教材描述的病症和国内医生所见常有出入,而我国又没有自己的教材,因此,黄志强暗暗下定决心,既然要研究中国的疾病,就要有我们自己的资料和教材。
, 百拇医药
    通过分析第一手资料去思考问题,致使黄志强的研究越深入,发现的问题就越多。十多年间,黄志强提出并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丰富了我国胆道外科的学科内容。如,他提出了肝内胆管结石症时肝脏增大萎缩的现象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上的意义、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特点和肝叶切除术的使用等。40多年前,黄志强提出肝叶切除术曾引起很大争议;时至今日,我国近一半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此手术治疗,台湾地区报告的病例数亦是如此。

    外科医生怎么当?

    面对生命濒危的病人,外科医生是绕道走,还是直面挑战?对于黄志强这样“不畏难”的外科医生来说,答案是后者,但他补充说:“外科医生的勇气不应单纯凭良好的愿望,而应建筑在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

    争取稍纵即逝的机会

    1994年,一位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43岁的危重病人因上腹部剧烈疼痛入院。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肿大,发黑坏死,当地医生无法处理,在小网膜囊内放置了引流,结束手术;术后病人出现全身严重脓毒症症状,生命危在旦夕!当地医院紧急转送他至北京某医院治疗,几天后病情进一步加剧,于是才转到解放军总医院。经过入院后的紧急处理和加强抗生素使用,情况并未见好转,病人昏迷加深。腹部的一个切口已大部分裂开,从伤口和引流管不断流出灰黑色黏稠脓液。, 百拇医药(费菲)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