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的用药量及要求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抗病毒药物的用药量及要求,以探讨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 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皮肤科、儿科、内科、传染科门诊及眼科5个科室2009年1月~2012年1月的处方2 000张,对其中抗病毒药物进行用药量分析。 结果 通过计算各类药物使用频率及药物利用指数得出,抗病毒类药物中核苷类药物的使用量较大,排序靠前的拉米夫定、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均为核苷类药物,药物用量基本控制在合理使用范围。 结论 笔者所在医院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基本控制在合理使用范围,但仍出现用药量偏大现象,需要引起重视和加以改进。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用药量要求
[中图分类号] R9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8-176-02
病毒是一类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是病原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种,由一个核酸分子(核糖核酸RNAD或脱氧核糖核酸DNA)与蛋白质共同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1]。现今人们已发现的病毒达3 000多种,病毒感染已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且可能伴有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2]。与抗菌药物相比,抗病毒药物发明较晚,且用药品种也不多,且随着近年来艾滋病、乙肝、丙肝等发病率高、治愈困难、危害性大的病毒性疾病的全球蔓延,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出现新的变种,人们对于抗病毒药的合理、正确的应用已越来越重要[3]。针对目前临床上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近3年5个科室的门诊处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探讨抗病毒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其用药量要求,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儿科、内科、传染科门诊及眼科5个科室从2009年1月~2012年1月门诊处的药物处方2 000张,具体资料见表1。
1.2?方法
从所有处方中筛选出使用抗病毒药物的处方,将使用的抗
表1?一般资料情况
病毒药物进行分类,并统计各类抗病毒药物的总使用量,除以限定日剂量来计算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其使用频率越高,说明药物在处方中的频率越大,反之,越小;以DDDs除以药物使用的总天数,计算抗病毒药物的利用指数(DUI),当DUI>1时,说明药物有滥用嫌疑,当DUI≤1时,说明药物使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 http://www.100md.com
2?结果
通过计算各类药物使用频率(DDDs)及药物利用指数(DUI)得出,抗病毒类药物中核苷类药物的使用已经大大超过其他类,排序靠前的拉米夫定、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均为核苷类药物,核苷类药物已被作为临床治疗艾滋病、肝炎、疱疹等病毒性疾病的最佳选择,药物用量基本控制在合理使用范围。见表2。
表2?各类抗病毒药使用频度和药物利用指数比较
3?讨论
通过分析可知笔者所在医院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大多数抗病毒药物的各年使用频率的变化不大,比较使用频度和药物利用指数排序靠前的拉米夫定、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均为核苷类药物。近年来,核苷类药物已被作为临床治疗艾滋病、肝炎、疱疹等病毒性疾病的最佳选择,药物的作用靶点为DNA病毒的DNA聚合酶或者RNA病毒的逆转录酶,会竞争性的作用于酶活性的中心,进一步嵌入正在合成中的DNA链中,以达到终止DNA链的延长,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4]。但该类药物的耐药性及副作用较大,口服吸收差,且代谢较快,如拉米夫定的口服吸收较快,0.5~1.5 h即可达峰浓度,生物利用度为80%~85%,半衰期为5~7 h,儿童的用药剂量为3 mg/kg,成人的剂量为100 mg,qd,但其会发生HBV、YMDD变异的不良反应,且治疗时间越长,变异反映的发生率越高,所以临床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用药量的要求,尤其是儿童用药量。对于疱疹病毒和呼吸道病毒,临床多以更昔洛韦、泛昔洛韦等为主,此类药物使用频率高,可能会导致耐药性上升及药物疗效的下降。利巴韦林为鸟苷、次黄嘌呤类似物,可竞争性的抑制肌苷-5-单磷酸脱氧酶,使肌苷单磷酸不可转化为次黄嘌呤单磷酸,从而阻断鸟苷单磷酸的合成,抑制多种RNA、DNA的复制,可抑制乙脑病毒的复制[5]。本研究通过分析目前临床上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近3年5个科室的门诊处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探讨抗病毒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其用药量要求,抗病毒类药物中核苷类药物的使用已经大大超过其他类,核苷类药物已被作为临床治疗艾滋病、肝炎、疱疹等病毒性疾病的最佳选择,药物用量基本控制在合理使用范围。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胡宝霞,宋慧英,聂树有.常用抗病毒药临床用药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4(中):112.
[2] 彭永富,刘松青,邢根生.长江流域6城市136家医院1998年~2000年抗病毒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01,12(11):664.
[3] 陈本川,陈历胜.近5年国内外首次上市的抗病毒药及其在中国的知识产权状态[J].医药导报,2009,28(1):1.
[4] 朱婉贞,胡毅桦,林霞.2006-2008年我院抗病毒药应用分析[J].药事组织,2010,19(9):49-50.
[5] 胡高燎.利巴韦林、乙酰谷酰胺和纳洛酮联合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97例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6):29.
(收稿日期:2012-07-09), 百拇医药(王艳蓉)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用药量要求
[中图分类号] R9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8-176-02
病毒是一类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的微生物是病原微生物中最小的一种,由一个核酸分子(核糖核酸RNAD或脱氧核糖核酸DNA)与蛋白质共同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1]。现今人们已发现的病毒达3 000多种,病毒感染已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且可能伴有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2]。与抗菌药物相比,抗病毒药物发明较晚,且用药品种也不多,且随着近年来艾滋病、乙肝、丙肝等发病率高、治愈困难、危害性大的病毒性疾病的全球蔓延,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出现新的变种,人们对于抗病毒药的合理、正确的应用已越来越重要[3]。针对目前临床上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近3年5个科室的门诊处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探讨抗病毒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其用药量要求,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儿科、内科、传染科门诊及眼科5个科室从2009年1月~2012年1月门诊处的药物处方2 000张,具体资料见表1。
1.2?方法
从所有处方中筛选出使用抗病毒药物的处方,将使用的抗
表1?一般资料情况
病毒药物进行分类,并统计各类抗病毒药物的总使用量,除以限定日剂量来计算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其使用频率越高,说明药物在处方中的频率越大,反之,越小;以DDDs除以药物使用的总天数,计算抗病毒药物的利用指数(DUI),当DUI>1时,说明药物有滥用嫌疑,当DUI≤1时,说明药物使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 http://www.100md.com
2?结果
通过计算各类药物使用频率(DDDs)及药物利用指数(DUI)得出,抗病毒类药物中核苷类药物的使用已经大大超过其他类,排序靠前的拉米夫定、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均为核苷类药物,核苷类药物已被作为临床治疗艾滋病、肝炎、疱疹等病毒性疾病的最佳选择,药物用量基本控制在合理使用范围。见表2。
表2?各类抗病毒药使用频度和药物利用指数比较
3?讨论
通过分析可知笔者所在医院抗病毒药物的使用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大多数抗病毒药物的各年使用频率的变化不大,比较使用频度和药物利用指数排序靠前的拉米夫定、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韦等均为核苷类药物。近年来,核苷类药物已被作为临床治疗艾滋病、肝炎、疱疹等病毒性疾病的最佳选择,药物的作用靶点为DNA病毒的DNA聚合酶或者RNA病毒的逆转录酶,会竞争性的作用于酶活性的中心,进一步嵌入正在合成中的DNA链中,以达到终止DNA链的延长,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4]。但该类药物的耐药性及副作用较大,口服吸收差,且代谢较快,如拉米夫定的口服吸收较快,0.5~1.5 h即可达峰浓度,生物利用度为80%~85%,半衰期为5~7 h,儿童的用药剂量为3 mg/kg,成人的剂量为100 mg,qd,但其会发生HBV、YMDD变异的不良反应,且治疗时间越长,变异反映的发生率越高,所以临床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用药量的要求,尤其是儿童用药量。对于疱疹病毒和呼吸道病毒,临床多以更昔洛韦、泛昔洛韦等为主,此类药物使用频率高,可能会导致耐药性上升及药物疗效的下降。利巴韦林为鸟苷、次黄嘌呤类似物,可竞争性的抑制肌苷-5-单磷酸脱氧酶,使肌苷单磷酸不可转化为次黄嘌呤单磷酸,从而阻断鸟苷单磷酸的合成,抑制多种RNA、DNA的复制,可抑制乙脑病毒的复制[5]。本研究通过分析目前临床上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近3年5个科室的门诊处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探讨抗病毒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其用药量要求,抗病毒类药物中核苷类药物的使用已经大大超过其他类,核苷类药物已被作为临床治疗艾滋病、肝炎、疱疹等病毒性疾病的最佳选择,药物用量基本控制在合理使用范围。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胡宝霞,宋慧英,聂树有.常用抗病毒药临床用药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4(中):112.
[2] 彭永富,刘松青,邢根生.长江流域6城市136家医院1998年~2000年抗病毒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房,2001,12(11):664.
[3] 陈本川,陈历胜.近5年国内外首次上市的抗病毒药及其在中国的知识产权状态[J].医药导报,2009,28(1):1.
[4] 朱婉贞,胡毅桦,林霞.2006-2008年我院抗病毒药应用分析[J].药事组织,2010,19(9):49-50.
[5] 胡高燎.利巴韦林、乙酰谷酰胺和纳洛酮联合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97例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16):29.
(收稿日期:2012-07-09), 百拇医药(王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