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4期
编号:13171475
MRI在脊柱血管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5日 姬少绯
第1页

    参见附件。

     增强病例中,强化方式可分为3种:(1)肿瘤较小者表现为边缘明显强化,中间未见明显强化;(2)肿瘤未见明显强化;(3)有侵袭征象或伴有软组织肿块形成的可表现为整个肿瘤的强化。本研究中14例增强病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强化,同时,这些患者伴有侵袭征象,符合第3种强化方式。

    VH在影像学上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脊柱结核:青少年多见,为不规则的溶骨性破坏。椎间隙变窄消失,椎体骨质相互嵌入为常见表现,冷脓肿及骨桥形成等表现均有别于脊柱血管瘤。(2)转移性骨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腰椎最多见,一般有原发病灶,多表现为椎体后部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常累及椎弓及形成椎旁软组织肿块。MRI在T2WI上瘤体信号不像血管瘤随TE的延长逐渐增高变亮。(3)脊柱骨髓瘤:老年人多见,常伴骨质疏松,实验室检查血清或尿中有本-周氏蛋白增高,核素扫描如不伴病理骨折常(-),脊柱血管瘤常(+)。(4)脊柱骨母细胞瘤:青少年多见,以颈椎多见,其次为腰椎、胸椎。病灶位于脊椎附件,CT显示椎弓溶骨性软组织密度影。边界光滑、锐利,有硬化,呈薄壳状病灶,内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巢),常位于病灶中心。

    由于MRI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对于有压迫症状的VH患者,MRI一般为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MRI一方面可以清楚地显示侵袭性肿瘤的硬膜外肿块、出血、压

    缩性骨折等造成的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另一方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