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7期
编号:13168400
新生儿窒息引起心源性休克的诊治(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7期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诊治。 方法 150例新生儿窒息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儿,纠酸扩容,重症使用呼吸机治疗,同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营养心肌,改善心肌功能,对于其他系统功能衰竭进行对症处理,统计治疗后患儿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胸片及心电图变化情况,临床分3级进行评估疗效。 结果 150例患儿显效78例,占52.00%,好转58例,占38.67%,无效14例,占9.33%。 结论 采取适当措施诊治新生儿窒息并发心源性休克,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心源性休克;

    [中图分类号] R722.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7-202-03

    新生儿窒息引起休克是新生儿期的常见急症,新生儿窒息时缺氧是并发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因。救治新生儿窒息,抗休克是一个重要环节,临床上对心源性休克的正确判断及其准确诊治是影响到患儿预后的关键所在[1]。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临床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儿,共150例,在本院出生的患儿105例,在外院出生的患儿45例,由自然分娩的患儿有95例,剖腹产的患儿有45例;其中男性患儿有78例,女性患儿有72例。胎龄≥37周的患儿有86例,胎龄<37周的患儿有64例,平均体重为3.3 kg。

    1.2 治疗方法

    对该病患儿的治疗原则为:保证有效的血容量、改善患儿的心功能、纠正代谢酸中毒、治疗原发病。

    (1)控制与原发病:积极控制患者的心源性疾病,如对患儿心肌炎、心律失常等治疗。

    (2)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①输血:失血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在吸入氧浓度(FiO2)为50%时,PCO2>8.0 kPa,PO2<6.67 kPa时。应以输血为主,用血浆扩容。②补液:失水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用三段补液法[2]。第一阶段:用等张含钠液,一般用2∶1(0.9% NaCl∶1.4% NaHCO3)液10~20 mL/kg,于0.5~1 h内输入,如酸中毒情况严重,可适量增加NaHCO3溶液量。第二阶段:用1/2张含钠液,30~40 mL/kg,4~6 h内输入。第三阶段:用1/5张含钠液纠正患儿休克状态后,按6~8 mL/kg每小时的速度滴注。纠正酸中毒后应补钙,见尿补钾。扩容的有效指标是血压上升,心率平稳,皮肤灌注良好,每小时尿量>1 mL/kg。同时可监测中心静脉压,并有效调节输液量及输液速度。

    (3)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治疗后,加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此类药物有:儿茶酚胺类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异丙肾上腺素;抗胆碱能药物,如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等药物。

    (4)呼吸支持:治疗的同时需严密观察新生儿呼吸情况,进行必要的呼吸支持,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休克患儿呼吸困难状况,改善肺循环障碍,减少肺泡渗出,减轻心脏后负荷,增加心排出量,改善心功能。临床以新生儿出现如下症状时给与患儿呼吸支持: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浅慢或呼吸暂停等呼吸衰竭症状;血气PaCO2>8.0 kPa (60 mm Hg),吸入500 mL /L氧时PaO2<5.33 kPa(40 mmHg);肺出血等指征时进行呼吸支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呼吸支持的指征可适当放宽。

    1.3 观察目标

    统计治疗后患儿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胸片及心电图变化情况,临床分3级进行评估疗效[3]。显效:窒息休克完全纠正,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气分析提示酸中毒纠正,心肌酶谱、胸片及心电图正常;好转:窒息休克纠正,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血气分析提示酸中毒减轻,心肌酶谱、胸片及心电图改善;无效:新生儿呼吸抑制,甚至死亡,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胸片及心电图等未改善。

    2 结果

    150例新生儿窒息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儿临床疗效显示,显效78例,占52.00%,好转58例,占38.67%,无效14例,占9.33%,总有效率达到90.67%,无效率达到9.33%。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导致休克是围产期的窒息缺氧缺血导致了心肌收缩力减弱,缺氧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效循环的血容量减少所致的一种急危重综合征,对其进行及时正确的诊治,是切断窒息、脑细胞低灌注而进一步加重脑缺氧性损伤的重要环节。新生儿发生窒息的原因其本质是缺氧,凡影响到母体和胎儿的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原因都会造成胎儿缺氧[4]。母体与胎儿间血液气体交换产生障碍:脐带血流受阻,如脐带发生脱垂、绕颈、打结、压迫、扭转而造成胎儿供血不足或供血中断而引起缺氧,使得中枢受到抑制导致窒息;胎盘气体交换障碍,如胎盘功能不全、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低位胎盘等;胎盘的母体侧面灌流不足,如妊娠高血压、出血、严重贫血、休克以及慢性心、肺、肾疾病或分娩过程中使用麻醉、镇静药物等[5]。分娩过程中发生异常[6]:胎头过大或是母亲的骨盆过小,胎儿位置不正、急产、产程延长、宫缩过强或因产钳助产等均可抑制呼吸中枢;产伤引起膈肌麻痹、气胸、纵隔气肿、胸导管撕裂造成乳糜胸等导致窒息;胎儿经过产道时吸入羊水或血液,使呼吸道阻塞造成窒息。胎儿本身疾病导致:呼吸道、心血管的先天畸形、新生儿溶血病、严重贫血、代谢及电解质的紊乱以及肺透明膜病、严重感染等,均可造成窒息。

    新生儿窒息引起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诊治是热点研究问题,有人把新生儿心源性休克归因于窒息引起,因为窒息后会造成缺血缺氧性心肌损伤,从而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排血量减少,但窒息性休克发生尚其他原因:如窒息后无氧代谢致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使外周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效血容量减少,全身系统灌注减少,缺氧缺血损伤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受损,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异常与心源性休克相关联。, 百拇医药(刘兆萍 侯允孝)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