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14期
编号:13156759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15日 林生 林新山 龚小兵
第1页

    参见附件。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MAP组和SAP组血浆DD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SAP组血浆DD和CRP水平则显著高于MAP组(P<0.01),见表1。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可分为MAP和SAP,二者病情不同,处理不一样,预后也完全不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就是常伴有凝血系统激活,破坏了微血管功能及凝血机制,继而造成循环系统出现高凝和继发性纤溶亢进[5],其变化能预测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严重性和预后[6]。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机体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其生成与增高表明体内存在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和继发纤溶活性增强[7]。近年来,DD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日益受到重视。孔浩等[6]研究显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DD水平与Ranson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表明DD含量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李舒丹等[8]研究表明,SAP比MAP患者DD水平高,且血浆DD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吴红军等[9]研究也表明,SAP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升高,与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入院即刻单次血浆DD水平能很好地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