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东:行走是为了不断超越(2)
离开心脏外科临床第一线后,朱晓东难舍自己热爱的心脏外科事业,还在做力所能及且喜欢做的工作。2007年,朱晓东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张宝仁教授共同主编出版《心脏外科学》。之后,他又着手编撰一部“看图详解式”的实用解剖书,以缩短年轻医生解剖知识的学习期,为他们“上手术”提供直观正确的指导。2008年起,朱晓东亲自动手整理阜外医院开院以来病理科收集的心脏标本。没有专用的“标本摄像室”,他就用自己的一架有些落伍的佳能相机,在简陋的办公楼走廊里拍摄出一张张清晰的心脏解剖图片。为使图片效果更鲜明,他还自学了Photoshop软件来处理图片,从临床应用角度总结出了自己多年手术的解剖思路和经验。2011年,图文并茂、实用精确的《心脏外科解剖学》一经问世,即受到了年轻医生的欢迎。
朱晓东知道,目前国内需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约500万例,仅靠少数医院和科研单位,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因此他特别重视国内的技术协作。20世纪80年代,朱晓东亲自到全国近30家医院协助开展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后10年间,他又奔赴内蒙、湖北、辽宁等十余家医院协助开展该地区首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时通过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的学术活动,促进全国和国际学术交流。
, http://www.100md.com
1990年7月,他带领医疗队远赴西藏拉萨人民医院协助建立心脏外科。从动物实验开始直至应用于临床,他为一位先天性心脏病的30岁女患者成功完成了心脏直视手术,这是世界首例3600米高原上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此后,阜外医院不断派出医疗组到西藏支援工作,促进了当地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
身体力行,鼓励多形式办医
朱晓东平生的另一个心愿是,创建更多的心血管病医院,让心血管患者都能看上病。为此,他不遗余力地参与创办了多所医院。其中既有公立医院,如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也有民营医院,如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1985年,深圳还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医院。在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建议下,民革中央决定在深圳建立孙逸仙心血管医院。1988年,受原卫生部委派,朱晓东和他的老师郭加强院长开始筹建这所医院。当时,朱晓东带领阜外医院多年培养的30名技术骨干前去支援,将内外科、放射室及化验室等科室的技术干部输出到该院,户口档案也迁至该院。在两三年时间里,朱晓东通过“输血式”人才和技术输出,搭建好了医院的基本框架。1992年,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正式开院,成为深圳市和华南地区唯一一所心血管病专科医院。第一任院长沈宗林正是朱晓东多年的助手、阜外医院心脏外科的原副主任。20世纪90年代前期,朱晓东还不时应邀亲自前去做手术并培训医师,一点一点地把这所医院从荏弱带到强健,直到步入正轨,朱晓东对该院的帮助才告一段落。
, 百拇医药
2012年,该院与德国心脏中心结为友好医院的见证仪式上,朱晓东欣然得知,该院在华南地区的心血管专科领域实力较强,目前是广东省仅有的两家具备心脏移植准入资格的医院之一。
协助创办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下简称亚心医院),是朱晓东近些年完成的另一件大事。1997年,从阜外医院院长位置上退下来后,朱晓东终于能腾出精力,来做几年来一直想做、对医疗界影响深远的事——协办一所民营医院。
然而,即使是院士,要协办一所民营医院也绝非易事。因为当时民营医院在我国地位尴尬,政府对它们的态度并不明朗。在亚心医院初创期,外界对德高望重的朱晓东的这一举动也颇不理解,可朱晓东并不在意这些。他知道,心血管疾病是危害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我国现有的公立医院远不能满足13亿人口看病需求,每年都有众多心血管病患者因无法及时治疗而死亡,应借助社会力量开办更多高水平的心脏中心。
1999年,亚心医院获湖北省卫生厅批准成立,被称为鄂州大地跃起的一条“鲶鱼”,人们寄望它能促进医疗界的竞争和发展。
, http://www.100md.com
“如果朱晓东不当院长,亚心就没有今天。”至今,亚心人仍感念朱晓东给予的帮助。如今,这家医院已颇具规模,跻身国内心血管医院的先进行列,并成为我国社会办医为数不多的成功样板之一。而在当时,多数患者不相信民营医院,刚成立的亚心医院也不例外。
曾有一位来自西宁的心血管病重症患者,当地医生建议她到亚心医院找院长朱晓东做手术。这位患者不放心,就让妹妹先跑一趟武汉,看看亚心医院院长是否真是朱晓东。“确实是朱院士!”在当面证实后,患者当即被送到亚心医院,朱晓东成功地为她做了手术。就这样,“朱晓东院士在亚心医院当院长”的消息传开后,全国各地的患者纷纷慕名而来,亚心医院在业内外口碑很快打响。
作为首任院长,朱晓东承担着建章立制的使命,要做的事很多。他首先牢牢把握医院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以质量和服务立院,创办学院型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管理上,他重构学科间和科室间的联系,使之保持协同合作。技术上,他亲自带教年轻医生,于手术台上谆谆教诲,帮助他们提高水平。那两年,年近古稀的朱晓东往返奔波于北京、武汉两地,忙碌而劳累。“每月我的一半时间在武汉,另一半时间还要回北京,除了学会的工作,还必须出阜外医院的门诊。”
, 百拇医药
等到亚心医院逐渐获得患者认可后,朱晓东旋即功成身退。10年后,朱晓东对民营医院未来前景的预见变成了现实。
2010年7月,国家医改工作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亚心医院成为唯一一家受邀参加的民营医院。2011年底,原卫生部的陈竺部长到亚心医院视察调研,给予高度评价;2012年6月,陈竺部长在亚心医院组织召开了社会办医现场经验交流会,来自各地的卫生管理者、专家、学者纷纷赶来参观交流。2013年1月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亚心医院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现在,全身心奉献给医学事业的朱晓东院士不顾八十高龄,仍在奋力前行,继续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不断为心脏外科事业添砖加瓦,做着更多的贡献。, 百拇医药(费菲 马海伟)
朱晓东知道,目前国内需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约500万例,仅靠少数医院和科研单位,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因此他特别重视国内的技术协作。20世纪80年代,朱晓东亲自到全国近30家医院协助开展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后10年间,他又奔赴内蒙、湖北、辽宁等十余家医院协助开展该地区首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时通过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的学术活动,促进全国和国际学术交流。
, http://www.100md.com
1990年7月,他带领医疗队远赴西藏拉萨人民医院协助建立心脏外科。从动物实验开始直至应用于临床,他为一位先天性心脏病的30岁女患者成功完成了心脏直视手术,这是世界首例3600米高原上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此后,阜外医院不断派出医疗组到西藏支援工作,促进了当地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
身体力行,鼓励多形式办医
朱晓东平生的另一个心愿是,创建更多的心血管病医院,让心血管患者都能看上病。为此,他不遗余力地参与创办了多所医院。其中既有公立医院,如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也有民营医院,如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1985年,深圳还没有一所像样的大医院。在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建议下,民革中央决定在深圳建立孙逸仙心血管医院。1988年,受原卫生部委派,朱晓东和他的老师郭加强院长开始筹建这所医院。当时,朱晓东带领阜外医院多年培养的30名技术骨干前去支援,将内外科、放射室及化验室等科室的技术干部输出到该院,户口档案也迁至该院。在两三年时间里,朱晓东通过“输血式”人才和技术输出,搭建好了医院的基本框架。1992年,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正式开院,成为深圳市和华南地区唯一一所心血管病专科医院。第一任院长沈宗林正是朱晓东多年的助手、阜外医院心脏外科的原副主任。20世纪90年代前期,朱晓东还不时应邀亲自前去做手术并培训医师,一点一点地把这所医院从荏弱带到强健,直到步入正轨,朱晓东对该院的帮助才告一段落。
, 百拇医药
2012年,该院与德国心脏中心结为友好医院的见证仪式上,朱晓东欣然得知,该院在华南地区的心血管专科领域实力较强,目前是广东省仅有的两家具备心脏移植准入资格的医院之一。
协助创办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下简称亚心医院),是朱晓东近些年完成的另一件大事。1997年,从阜外医院院长位置上退下来后,朱晓东终于能腾出精力,来做几年来一直想做、对医疗界影响深远的事——协办一所民营医院。
然而,即使是院士,要协办一所民营医院也绝非易事。因为当时民营医院在我国地位尴尬,政府对它们的态度并不明朗。在亚心医院初创期,外界对德高望重的朱晓东的这一举动也颇不理解,可朱晓东并不在意这些。他知道,心血管疾病是危害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我国现有的公立医院远不能满足13亿人口看病需求,每年都有众多心血管病患者因无法及时治疗而死亡,应借助社会力量开办更多高水平的心脏中心。
1999年,亚心医院获湖北省卫生厅批准成立,被称为鄂州大地跃起的一条“鲶鱼”,人们寄望它能促进医疗界的竞争和发展。
, http://www.100md.com
“如果朱晓东不当院长,亚心就没有今天。”至今,亚心人仍感念朱晓东给予的帮助。如今,这家医院已颇具规模,跻身国内心血管医院的先进行列,并成为我国社会办医为数不多的成功样板之一。而在当时,多数患者不相信民营医院,刚成立的亚心医院也不例外。
曾有一位来自西宁的心血管病重症患者,当地医生建议她到亚心医院找院长朱晓东做手术。这位患者不放心,就让妹妹先跑一趟武汉,看看亚心医院院长是否真是朱晓东。“确实是朱院士!”在当面证实后,患者当即被送到亚心医院,朱晓东成功地为她做了手术。就这样,“朱晓东院士在亚心医院当院长”的消息传开后,全国各地的患者纷纷慕名而来,亚心医院在业内外口碑很快打响。
作为首任院长,朱晓东承担着建章立制的使命,要做的事很多。他首先牢牢把握医院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以质量和服务立院,创办学院型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管理上,他重构学科间和科室间的联系,使之保持协同合作。技术上,他亲自带教年轻医生,于手术台上谆谆教诲,帮助他们提高水平。那两年,年近古稀的朱晓东往返奔波于北京、武汉两地,忙碌而劳累。“每月我的一半时间在武汉,另一半时间还要回北京,除了学会的工作,还必须出阜外医院的门诊。”
, 百拇医药
等到亚心医院逐渐获得患者认可后,朱晓东旋即功成身退。10年后,朱晓东对民营医院未来前景的预见变成了现实。
2010年7月,国家医改工作专家座谈会在京召开,亚心医院成为唯一一家受邀参加的民营医院。2011年底,原卫生部的陈竺部长到亚心医院视察调研,给予高度评价;2012年6月,陈竺部长在亚心医院组织召开了社会办医现场经验交流会,来自各地的卫生管理者、专家、学者纷纷赶来参观交流。2013年1月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亚心医院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现在,全身心奉献给医学事业的朱晓东院士不顾八十高龄,仍在奋力前行,继续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不断为心脏外科事业添砖加瓦,做着更多的贡献。, 百拇医药(费菲 马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