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16期
编号:13154225
外引流结合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5日 冯子泽 任安州
第1页

    参见附件。

     3.2 腰大池引流的应用

    脑室内积血常常导致脑室系统粘连或者其分解产物蛛网膜颗粒阻塞,导致脑脊液吸收减少,从而产生脑积水,加做腰大池引流能形成一种“上下引流”的模式,能明显加快三、四脑室内血肿清空的速度,缩短脑脊液循环通路恢复通畅时间,减少了迟发性脑积水的发生率。

    近年来,许多学者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神经外科系统疾病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他们都强调控制引流速度以防过快过度引流出现脑疝等严重后果,且过度引流可造成蛛网膜下腔塌陷,异常脑脊液不能被冲洗掉,且颅内压低时脑脊液分泌增多,吸收减少,可能诱发脑积水[17]。顾征等曾对持续腰大池引流做过安全性的探讨,他们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252例患者,术前控制颅内压<300mm H2O,引流速度控制在6~10mL/h,平均引流量为(190±50)mL/d,无一例出现脑疝及再出血;他们认为应用微导管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是安全的,前提是一定要控制好颅内压[18]。由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需要密切监测颅内压并观察引流量,操作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9]。

    本课题中我们对60例患者行腰大池间歇引流,每次缓慢放出20~30mL,每天2~5次,总引流量不大于250mL,亦无一例因诱发脑疝而死亡。我们的经验是术前通过脱水或降低脑室引流管位置引出部分脑脊液后将颅内压降至200mm H2O以下,并控制每次引流量不大于30mL,控制引流速度1mL/min以内,注意总引流量,防止蛛网膜下腔空虚和低颅压;并严格控制血压在正常值的上限,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血管内外压力差和颅内压梯度的变化。

    通过比较各组术后6周的治愈率和无效率,我们发现不同尿激酶剂量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改变并无明显的差异,但选择恰当的剂量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