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9期
编号:13129605
电穿孔疗法效应及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9期
     1.3 局部血管改变

    肿瘤的生长、转移和复发都需要新生血管的生成,脉冲作用下的两个极区中,阳极区的反应为血管的收缩反应,伴有微血栓形成;阴极区则发生明显的间质水肿,组织间液对血管的压迫作用;不管阳极区还是阴极区的反应,最终结果是使肿瘤区域的血供减少或者切断肿瘤的营养供给[7-8]。研究结果表明[1]电化疗法能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抑制肿瘤微血管的生成,同时可使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破坏,部分血管栓塞;另外,毛细血管及淋巴管通透性增加,局部充血水肿,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肿瘤组织供血减少,最终抑制肿瘤生长或者治愈肿瘤。

    1.4 高选择性

    癌细胞的体积平均比正常细胞大,所以要求穿过癌细胞的磁通量也比正常细胞大;作用在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的电场应力的数量级比正常细胞大1个数量级[6]。因此,通过利用这种原理使陡脉冲电场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其敏感性比正常细胞大,同样的电场应力势必对肿瘤细胞造成更大的损伤,所以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穿孔方法具有一定选择性。

    1.5 免疫增强效应

    研究表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容易患恶性肿瘤,而且肿瘤患者体内可产生免疫抑制因子,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大大降低。Miyazakis等[9]研究Balb/c小鼠皮下接种结肠癌26细胞,用低电压-电穿孔结合化疗药物BLM处理,指出在低电压-电化学过程中伴有T细胞依赖性肿瘤特异性保护性免疫的产生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