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11期
编号:13126924
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日 李超平 李递通 陈锦俭
第1页

    参见附件。

     1.2 治疗方法

    1.2.1 动脉溶栓 采用Seldinger技术,患者平卧位,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部位选择股动脉,置入6F或8F动脉鞘,根据患者体重静脉注射肝素钠,待患者全身肝素化以后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通过造影检查的结果确定闭塞责任血管的位置以及闭塞的严重程度,同时评价相应血管的侧支循环情况。采用微导管辅助接触性溶栓,同时增加旋转、抽拉微导丝和微导管等方法行机械性溶栓。溶栓药物为尿激酶(南京南大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尿激酶20万U加5%葡萄糖注射液20mL用微泵通过微导管持续动脉泵入(1万U/min)。溶栓结束后进行血管造影,以评价血管再通情况以及残留狭窄情况,如果没有再通,可重复溶栓2~3次,尿激酶总量为(20~80)万U,最大量剂量不超过150万U,溶栓时间不超过2h。

    1.2.2 支架植入组 支架植入前常规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至少使用3d。动脉溶栓后在导丝辅助的情况下可以将动脉导引导管置于闭塞血管相应的部位,再次进行血管造影,精确测定狭窄血管管径的大小,然后小心将微导丝通过狭窄的血管,并且将微导丝置于血管狭窄部位的远端,将支架送至血管狭窄的部位,再次造影对位良好后,用压力泵以8~14atm(1atm=101.33kPa)的压力释放扩张支架,然后再进行血管造影,观察支架展开情况和血管再通情况。如果出现残余狭窄>20%者则进行球囊扩张。再次进行血管造影,如果残留狭窄≤10%后则可以退出球囊、导丝和导管。支架置入结束后即刻再次进行血管造影检查,详细观察支架展开情况、颅内血流改善情况、血管再通情况。术后24h复查头颅CT或MRI,了解有无颅内出血情况和脑梗死变化情况。术后控制血压在110~120/60~80mm Hg范围内。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1次/12h,持续应用时间为3~5d;同时口服氯吡格雷(75mg/次,1次/d,治疗12周后停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100mg/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