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恩祥:中医“风咳”证治的临床研究及相关问题解析(1)
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名誉主委、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呼吸科首席专家、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长于肺病,潜心钻研,创新中医“风邪”理论,形成了风咳、风哮辨治体系。日前,晁恩祥教授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医风咳证治的临床研究及相关问题。咳嗽及分类,中医如何认识?
晁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医对咳嗽及分类的认识。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所谓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外感、内伤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引起咳嗽。《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既是一个独立的病名,又是一个独立的病证。
咳嗽是机体驱邪外出的反应,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很大困扰,临床治疗也多有棘手之处。明朝张三锡《医学六要》一书指出,“百病为咳嗽难医”。清朝徐灵胎在《咳嗽难医论》中表示:旨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而后稍能措手。
《景岳全书》指出,咳嗽之要,一日外感,一日内伤而尽之矣。近代教科书中的咳嗽章节参考了《景岳全书》的内容。1995年实施的国际《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中,咳嗽亦分外感、内伤,且与急、慢性支气管炎挂钩。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中医病证部分对外感咳嗽分为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伤肺证、风盛挛急证(风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