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与超声碎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与超声碎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感染性肾结石患者共72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肾镜下超声碎石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结石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染性肾结石患者实施经皮肾镜下超声碎石术可以有效清除感染性肾结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易实施,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超声碎石术;感染性肾结石;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699
, http://www.100md.com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3-217-03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上尿路结石的发生率呈逐步上升趋势,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约为1%-5%,且每年新发150~200/10万人,其中下尿路结石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上尿路结石男女无明显差异。感染性肾结石作为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常见类型,发病率约占肾结石的15%~20%。感染性肾结石具有结石成分复杂、结石体积大、生长速度快等特点,临床治疗感染性肾结石主要有开放手术、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等方法,本研究利用经皮肾镜下超声碎石治疗感染性肾结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感染性肾结石患者共72例,患者入院均完善腹部B超,KUB、常规检验等项目,纳入与排除标准:(1)所有患者均满足感染性肾结石相关诊断。(2)结石病史>1年,且反复发生泌尿系感染者。(3)尿培养提示细菌感染,且敏感抗生素控制后效果不佳者。(4)患者无合并严重的心、肝、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5)排除不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的患者。(6)排除身体条件不能耐受手术者。将72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52.2±6.2)岁,平均结石直径(3.89±1.65)cm,左侧21例,右侧14例。观察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6±6.3)岁,平均结石直径(3.98±1.47)cm,左侧18例,右侧19例。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结石情况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治疗方法
患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抗感染治疗,待尿常规正常后行择期手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使用膀胱镜行患肾逆行输尿管插管,后改为俯卧位,全身麻醉效果满意后,通过输尿管逆行注射生理盐水,造成人工肾积水,在B超引导定位下选择结石所在肾盏,将穿刺针穿入定位肾盏,拔出针芯,穿刺成功后可见清亮液体流出表示穿刺至肾盏,留取尿液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如无液体流出,可用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后再抽吸,随后沿着穿刺针鞘置入斑马导丝,拔出穿刺针鞘,使用筋膜扩张器扩张穿刺通道。扩展通道自F8开始,直至F14~F16,将F16 Peel-away鞘放置于肾盏内合适位置。大块坏死物质可以选择使用异物钳取出,为保持视野清晰使用低压冲洗集合系统,注意冲洗时保持适宜的进水压力。确定结石位置后,将弹道探头置于结石中央位置,粉碎结石。对照组患者实施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观察组患者手术步骤同前,不同点:将通道扩张至24F,建立经皮肾盂取石通道,手术结束前置入DJ内支架管、14F肾造瘘管,双J管术后2周拔除。
, http://www.100md.com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清除率。肾结石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血尿、肾造瘘口漏尿、肾周尿液外渗。并发症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泌尿外科学》。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经过SPSSl9.0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及住院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2.2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清除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观察1周内并发症,术后1个月进行随访,比较结石清除率。具体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感染性肾结石是由于引起尿路感染的细菌如变形杆菌、克雷白式菌、假单胞菌等产生尿素酶,分解尿液中的尿素生成氨与二氧化碳,使尿液呈碱性,加速了尿液中钙离子、磷酸根化合物等形成感染性结石。感染性结石具有生长快、结石直径大、导致反复泌尿系感染等特点,敏感抗生素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且感染性肾结石易造成肾积水、尿路梗阻、肾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经皮肾镜下碎石取石术作为治疗上尿道复杂性结石的微创方法之一,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等特点。经皮肾镜下碎石取石术较传统手术有以下几点优势:(1)创伤性小,安全性高,经皮肾镜下扩张通道至14~24F,且扩张通道较短至肾盏。(2)手术适应证较广,适用于肾盏、肾小盏内微小结石。(3)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步骤: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取石或碎石。本研究主要观察了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与超声碎石术,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肾镜下超声碎石术,手术操作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超声碎石术后并发症较低,结石清除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肾组织较脆弱,气压弹道碎石时,遇到较坚硬的结石,在粉碎结石的同时会对肾组织造成损伤,术中易导致肾出血、手术野操作不清。同时对于嵌顿位置较深的结石,结石表面附着炎性物质,在击碎结石的同时使细菌斑块混入血中,导致术后发热、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同时由于气压弹道探针对结石的冲击作用,同时要求术者严格掌握好探针深度,尽可能减少肾盏黏膜的损伤。经皮肾镜下超声碎石术通过超声波直接接触结石表面,间接作用于结石内部系统,超声在结石内部反射导致结石内部扩张碎裂,避免了气压弹道碎石机械冲击波带来的肾盏黏膜损伤,同时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循环,在冲洗结石碎片同时,保证了手术野的清晰。经皮肾镜下超声碎石术探头碎石依靠横向振动,减少了对结石的推动作用,从而避免结石对肾盏黏膜的破坏作用。近年来,有部分研究联合利用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与超声碎石,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避免了超声碎石带来的热损伤、气压弹道冲击带来的机械损伤。
综上所述,治疗感染性肾结石使用经皮肾镜下超声碎石术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石清除率较高,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http://www.100md.com(欧远祥)
[关键词]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超声碎石术;感染性肾结石;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699
, http://www.100md.com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3-217-03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上尿路结石的发生率呈逐步上升趋势,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约为1%-5%,且每年新发150~200/10万人,其中下尿路结石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上尿路结石男女无明显差异。感染性肾结石作为复杂性上尿路结石的常见类型,发病率约占肾结石的15%~20%。感染性肾结石具有结石成分复杂、结石体积大、生长速度快等特点,临床治疗感染性肾结石主要有开放手术、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等方法,本研究利用经皮肾镜下超声碎石治疗感染性肾结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感染性肾结石患者共72例,患者入院均完善腹部B超,KUB、常规检验等项目,纳入与排除标准:(1)所有患者均满足感染性肾结石相关诊断。(2)结石病史>1年,且反复发生泌尿系感染者。(3)尿培养提示细菌感染,且敏感抗生素控制后效果不佳者。(4)患者无合并严重的心、肝、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5)排除不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的患者。(6)排除身体条件不能耐受手术者。将72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52.2±6.2)岁,平均结石直径(3.89±1.65)cm,左侧21例,右侧14例。观察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6±6.3)岁,平均结石直径(3.98±1.47)cm,左侧18例,右侧19例。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结石情况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治疗方法
患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抗感染治疗,待尿常规正常后行择期手术,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使用膀胱镜行患肾逆行输尿管插管,后改为俯卧位,全身麻醉效果满意后,通过输尿管逆行注射生理盐水,造成人工肾积水,在B超引导定位下选择结石所在肾盏,将穿刺针穿入定位肾盏,拔出针芯,穿刺成功后可见清亮液体流出表示穿刺至肾盏,留取尿液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如无液体流出,可用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后再抽吸,随后沿着穿刺针鞘置入斑马导丝,拔出穿刺针鞘,使用筋膜扩张器扩张穿刺通道。扩展通道自F8开始,直至F14~F16,将F16 Peel-away鞘放置于肾盏内合适位置。大块坏死物质可以选择使用异物钳取出,为保持视野清晰使用低压冲洗集合系统,注意冲洗时保持适宜的进水压力。确定结石位置后,将弹道探头置于结石中央位置,粉碎结石。对照组患者实施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观察组患者手术步骤同前,不同点:将通道扩张至24F,建立经皮肾盂取石通道,手术结束前置入DJ内支架管、14F肾造瘘管,双J管术后2周拔除。
, http://www.100md.com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清除率。肾结石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血尿、肾造瘘口漏尿、肾周尿液外渗。并发症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泌尿外科学》。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经过SPSSl9.0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及住院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百拇医药
2.2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清除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观察1周内并发症,术后1个月进行随访,比较结石清除率。具体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感染性肾结石是由于引起尿路感染的细菌如变形杆菌、克雷白式菌、假单胞菌等产生尿素酶,分解尿液中的尿素生成氨与二氧化碳,使尿液呈碱性,加速了尿液中钙离子、磷酸根化合物等形成感染性结石。感染性结石具有生长快、结石直径大、导致反复泌尿系感染等特点,敏感抗生素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且感染性肾结石易造成肾积水、尿路梗阻、肾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经皮肾镜下碎石取石术作为治疗上尿道复杂性结石的微创方法之一,具有创伤性小、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等特点。经皮肾镜下碎石取石术较传统手术有以下几点优势:(1)创伤性小,安全性高,经皮肾镜下扩张通道至14~24F,且扩张通道较短至肾盏。(2)手术适应证较广,适用于肾盏、肾小盏内微小结石。(3)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步骤: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取石或碎石。本研究主要观察了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与超声碎石术,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肾镜下超声碎石术,手术操作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超声碎石术后并发症较低,结石清除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肾组织较脆弱,气压弹道碎石时,遇到较坚硬的结石,在粉碎结石的同时会对肾组织造成损伤,术中易导致肾出血、手术野操作不清。同时对于嵌顿位置较深的结石,结石表面附着炎性物质,在击碎结石的同时使细菌斑块混入血中,导致术后发热、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同时由于气压弹道探针对结石的冲击作用,同时要求术者严格掌握好探针深度,尽可能减少肾盏黏膜的损伤。经皮肾镜下超声碎石术通过超声波直接接触结石表面,间接作用于结石内部系统,超声在结石内部反射导致结石内部扩张碎裂,避免了气压弹道碎石机械冲击波带来的肾盏黏膜损伤,同时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循环,在冲洗结石碎片同时,保证了手术野的清晰。经皮肾镜下超声碎石术探头碎石依靠横向振动,减少了对结石的推动作用,从而避免结石对肾盏黏膜的破坏作用。近年来,有部分研究联合利用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碎石与超声碎石,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避免了超声碎石带来的热损伤、气压弹道冲击带来的机械损伤。
综上所述,治疗感染性肾结石使用经皮肾镜下超声碎石术有较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石清除率较高,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http://www.100md.com(欧远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