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6年第14期
编号:12991655
高铅血症儿童肠道菌群构成变化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6年7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4期
     [摘要]目的探讨高铅血症儿童肠道菌群构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2014年海华社康中心儿保门诊儿童,高铅血症患儿29例,1:1配对健康对照儿童29例,检测两组儿童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以及肠道内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数量对数值的比值f即B/E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铅血症患者粪便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下降(两组P值均是0.000),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升高(f=11.1,P=0.000),肠球菌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t=0.497,P=0.623),高铅血症患儿B/E值为(0.75±0.34),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21±0.36)(t=-7.5,P=0.000)。结论高铅血症患儿体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

    [关键词]儿童;高铅血症;肠道菌群;构成;变化

    健康人的肠道栖息着1014个细菌,其中绝大多数为厌氧菌,主要有拟杆菌属、梭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属和双歧杆菌属,大部分肠道细菌主要位于结肠、远端小肠,胃、十二指肠和空、回肠中也有菌群存在,肠道菌群构成了人体胃肠道的生物学屏障,在维持肠道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儿童肠道菌群处于生理性演替过程中,年龄越小,其肠道的微生态平衡稳定性越差,易于发生肠道微生态紊乱。铅是一种不可降解的环境污染物。由于儿童代谢和发育的特点,在同等环境的人群中,铅对其的毒性作用更明显,尤其是对智力与行为能力的发育有重要影响。儿童通过铅污染食物及消化道接触铅,占总接触量的80%~90%以上。铅在消化道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