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8年第7期
编号:131559
刘敬霞教授生肌通络法治疗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经验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17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7期
鸡血藤,水蛭,钩藤,1病因病机,2常用药物举例,1黄芪,2水蛭,3夜交藤,4钩藤,5鸡血藤,6络石藤,7海风藤,3辨证论治,4病例举隅,5结语
     孟媛媛 刘敬霞 虎喜成 王明科

    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 750004

    颈动脉位于人体颈部的浅表部位,相对集中,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是大脑血液供应的通道。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常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西医认为本病与炎症反应、内皮功能受损;血液流变学改变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与年龄、体质、心理因素等有相关性。目前临床研究表明,联合运用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能够有效的预防和降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及复发率[1]。颈动脉斑块在中医学中未有的相对应的病名,根据该病的起病原因及发病症状,符合中医学中 “脉痹”症候范畴[2]。导师在诊病过程中注重整体观念,坚持辨人-辨病-辨证三位一体的诊疗思维,认为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多与气、血、痰、瘀、虚等多种致病因素引起颈部脉络不通有关,现将其运用生肌通络法治疗颈动脉斑块的经验和特色加以总结。

    1 病因病机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为侧行的分支。络脉形态迂曲细微,如网络纵横交错,是气血津液运行输布的枢纽,具有运行气血、输布津液等功能。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一个慢性演变过程,其发病因素也是内外结合,虚实交错,而导师认为正气亏虚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尤以脾气亏虚为多见。本病多因患者年老形体渐衰,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脾失健运,气血亏虚。气能生血行血,气虚则血行不畅,痰瘀易阻络脉;阴虚则阳亢,阳亢则风动,挟气挟火,耗伤津液,血液黏稠不易流通,形成斑块。饮食失宜,嗜食肥甘厚味,则体肥痰盛,痰盛则血行迟滞,久阻脉中,发为斑块。“瘀”的形成则责之于血液停积,瘀血与痰浊搏结而形成斑块。

    2 常用药物举例

    2.1 黄芪

    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的功效。既善补益脾肺之气,有“补气之长”的美称,又擅升举阳气。黄芪水提取物有抑制、延缓斑块形成及稳定斑块的作用[3]。刘毅等[4]提出黄芪具有提高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延缓大血管病变,甚至有逆转颈动脉斑块的可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3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