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8年第18期
编号:130716
马长生教授剖解全球2018年房颤治疗的误区和争性议问题——第四届冠心病学科交叉暨介入治疗大会撷英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12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8期
抗栓,心耳,华法林,房颤治疗的误区与争议如何正本清源?,NOAC预防房颤卒中更有效?,导管消融的适应证是什么?,房颤导管消融术后能否停用抗凝药?,哪些患者需要进行
     文图/《中国医药科学》记者 费 菲 通讯员 安 心

    金秋已至,雁栖湖畔再聚首。2018年9月14~16日,第四届冠心病学科交叉暨介入治疗大会(CMIT)、中国睡眠与心脏峰会(CCS)、心血管急重症医学大会(AICC)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办。

    大会由中国心脏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北京医学会、北京心脏学会、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系、北京合众关爱心脏健康基金会等联合主办,国内10余个学术组织或团体协办。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北京安贞医院聂绍平教授、北京医院季福绥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沈珠军教授担任执行主席。

    9月15日上午8点,开幕式会场灯光璀璨,嘉宾满座。CMIT@CCS@AICC 2018开幕式隆重召开。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院长魏永祥教授,中国医师协会谢启麟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金大鹏会长分别发表了精彩致辞。

    大会主席马长生教授在致辞时表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可以看到我们的事业不断在进步。自1985年至今,我从事临床工作已有33年,每天还在不断思考和学习。最大的体会是,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人体是一个整体,而且是千人千面、各有特点,我们搭建CMIT/CCS/AICC这个交流的平台,就是不止看病,还要看生病的人。多学科交叉意味着多角度看患者,而不是管中窥豹、盲人摸象,只见一隅。如何能成为真正优秀的医师?诀窍就在于每天都要学习。遇到每个患者的疾病问题,你会发现去查文献,把相关知识进行温习,问题往往就迎刃而解;日积月累,就能成为这个领域特别出色的医师。医生只有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思考,积累经验技巧,才有更多资源支撑临床研究,冠脉介入医学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时间,终于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临床医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同时也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期望我国心血管领域的资深医师和年轻医师共同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40年。

    北京安贞医院魏永祥院长致辞时首先感谢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爱。他说,北京安贞医院是一家非常年轻的医院,成立34年来,患者们用生命和健康相托,给予了我们无比的信任和勇气。安贞医院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遵循多学科协作的原则。我们知道,无论是梅奥医学中心、克利夫兰诊所,还是北京协和医院,一家医院的发展最多3~5个强势学科足矣,这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的能力和要做的事是有限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158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