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
发作,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观察指标,4统计学处理,2结果,1两组疾病知识掌握度对比,2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对比,3两组住院时间,疾病发作次数,护理满意度对比,4两组生活质量对比,3讨论
崔小花 李国英 郭冬霞 陈洁贤1.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广东江门 529080;2.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人民医院内科,广东江门 529080;3.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人民医院康复科,广东江门 529080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15%左右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可出现死亡的情况,但是为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则可有效延长其生存期,将其生活质量提高[1-2]。在为患者实施治疗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加强其健康教育,则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更好配合临床干预[3]。为探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价值,本文以2016年1月~2017年2月111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以及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分析其护理干预的结果,从而总结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内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11例为研究对象,时间选取为2016年1月~ 2017年2月,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实验组60例,对照组51例。实验组中,患者年龄57 ~ 82岁,平均(67.56±5.20)岁,其病程范围为1 ~ 20年,病程均值为(8.02±2.36)年,其中男33例,女2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 58 ~ 83岁,平均(67.60±5.22)岁,病程 1 ~ 18 年,平均(8.11±2.43)年,其中男 27 例,女24例。本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均知情同意为本研究对象,两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则同时接受健康教育,具体为:
1.2.1 心理护理 多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同时存在紧张、焦虑、悲观、孤独等心理,而不良的心理会间接或直接对患者的疗效和预后造成影响,因此,应实施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来促进患者不良心理的改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8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