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相关高危因素的临床调查分析
孕激素,宫颈,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统计学处理,2结果,1发病年龄,2子宫内膜息肉患病单因素分析,3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相关多因素分析,3讨论,1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年龄,2子宫内膜息肉的原因,3子宫内
黄海英广州市南沙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广东广州 511458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一种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多见于绝经期女性以及围绝经期女性,且以50岁以上女性最为多见[1]。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在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方面的技术也日益成熟,但是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有研究显示[2],子宫内膜息肉和月经情况、年龄情况、子宫良性病变、药物情况等有一定的相关性。现对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非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超声检查疑似子宫内息肉的绝经妇女290例,所有接受检查的妇女均为自然绝经后的妇女,均接受了病理检查和宫腔镜检查。排除合并妇科件疾病、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不典型增生以及子宫内膜癌患者,剩余19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32~48岁,平均(41.6±4.8)岁。另外选择10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正常的妇女作为对照组,年龄34~49岁,平均(42.2±5.1)周岁。子宫内膜息肉均参考宫腔镜检查结果以及手术后病理确诊,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都将阴道超声作为诊断依据,子宫内膜息肉入选标准:患者有宫腔镜下粉红色柱状或者舌状的赘生物,且大小不等,多见于侧壁和子宫底,或出现宫颈管,进行加压膨宫后赘生物可以随着液体摆动但是不脱落,宫腔镜处理后送至病理科进行进一步检查确诊。对照组入选标准,患者经宫腔镜检查无子宫内膜异常情况。
1.2 方法
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年龄段进行分析,对比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与正常健康者的年龄、孕次、产次、激素治疗史及是否放置IUD、肥胖、合并子宫内膜炎、合并子宫腺肌症、合并宫颈息肉等诸多方面,以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高危致病因素。其中高血压以舒张压>90mm Hg或者收缩压>140mm Hg作为诊断标准,体重指数>25kg/m2则视为肥胖。糖尿病以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mmol/L作为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发病年龄
在确诊的19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患者年龄35~73岁,平均(53.8±7.2)岁,其中<50岁的患者90例,50~59岁的患者67例,60~69岁的患者22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3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