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8年第23期
编号:130342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表现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1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3期
核糖体,转氨酶,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研究内容,3统计学分析,2结果,1临床表现,2危险因素分析,3影像学检查,3讨论
     郭作梁 欧卫谦 陈晓华 马树华,3,4

    1.广东省汕头潮南民生医院放射科,广东汕头 515144;2.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广东佛山 528000;3.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广东汕头 515041;4.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省医学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广东汕头 515041

    作为一种常见的全身结缔组织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由机体免疫细胞大量释放自身抗体导致。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能够造成全多器官、多系统慢性炎症和组织坏死,若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NPSLE)这一严重并发症,是SLE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NPSLE的发病机制复杂,患者可出现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甚至导致大脑实质损害或周围神经病变。分析本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减少本病防治的盲目性,提高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2]。故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 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以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表现,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SLE相关诊断标准[3]。其中男9例,女133例,年龄12~70岁,平均(44.5±6.4)岁,病程4个月~16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将患者分为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观察组(10例)与未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对照组(132例)。其中,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诊断标准为:在SLE的疾病过程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0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