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9年第14期
编号:124203
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行介入溶栓、抗凝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13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4期
肝素,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纳入标准,3排除标准,4治疗方法,5观察指标,6统计学方法,2结果,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D,RDW水平比较,4
     赵振林 赵思蓉 刘康峰 黄 富 肖 华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 510800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作为临床上一种较为少见的特殊颅内血管性病变,大约能够占到脑血管病变的0.5%左右[1-2]。该病缺乏明显的特异性,极易造成误诊,耽误救治,造成严重后果。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方面,临床上主要包括抗凝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以及对症治疗等,其中以抗凝治疗最为常用,为CVST 的一线治疗方案。CVST 患者行抗凝治疗,有助于其血栓的控制,延缓、改善病情。但是,抗凝治疗对于已经形成的血栓则无溶解作用,这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近些年来,血管内介入治疗逐渐在CVST 患者中得到应用,包括机械取栓、局部溶栓以及支架置入术等,对于病情危重、抗凝治疗无效的CVST 患者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3-4]。目前国内关于CVST 患者行介入溶栓治疗的报道较少。为了进一步探究介入溶栓治疗在CVST 治疗中的价值,于2007 年4 月~2017 年4 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92 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应用介入溶栓联合常规抗凝进行了治疗,并同单独抗凝治疗进行了比较,以比较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选取2007 年4月~2017 年4 月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92 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6 例,女30 例,年龄18 ~65 岁,平均(37.2±11.7)岁,平均发病时间(7.0±1.8)d,病变部位:21 例为上矢状窦血栓,13 例为直窦血栓,10 例为横窦血栓,2 例为乙状窦血栓;对照组患者中男18 例,女28 例,年龄20 ~63 岁,平均(36.9±10.9)岁,平均发病时间(7.3±2.1)d,病变部位:18 例为上矢状窦血栓,15 例为直窦血栓,9 例为横窦血栓,4 例为乙状窦血栓;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以及病变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所选患者均依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学组卒中诊治指南编写组制定的《中国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诊断和治疗指南》[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得到确诊;(2)所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患者;(3)所选观察组患者均经腰穿检查、MRI、DSA 等相关检查得到确诊;(4)患者及其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