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9年第15期
编号:124085
历代安神益智丸剂的发展和应用特色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5期
1历代安神益智丸剂的发展,1隋唐以前初步建立理论基础,2隋唐时期补益心肾为主,3两宋时期重视平肝养血,4金元时期提出疏风清热以安神,5明清时期集历代之大成,2历代安神益智类丸剂应用特色和启示,1保证丸药的疗效稳定,2针对适
     章尔雅 何富乐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 310053

    安神补脑增智类丸剂通过益肾生髓、交通心肾、疏通气血等方法,治疗神志不安、心悸怔忡和失眠健忘等症状。丸剂为中国传统中药剂型之一。传说中药丸最早的来源于《物原·技原》载:“轩辕臣巫彭始制药丸。”[1]《五十二病方》中“以茯苓,撮取大者一枚,捣,捣之以舂,脂弁之,以为大丸,操”等,是关于丸剂的最早文字记录[2-3]。此书中,丸剂也是唯一明确提到的剂型,由此可见丸剂的应用历史悠久。丸剂具有“效缓而力专,效持而毒减”,便捷、口味佳等优势,至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剂型以丸、散剂为主。据李氏研究认为,除去重复方后本书实载方剂767 首,丸、散剂则占方剂总数的96%,其中丸剂达284 方,占总剂数的37%,丸剂发展至鼎盛[4]。本文将总结分析历代安神补脑增智药丸发展和应用特色,并根据现代社会需求探索其应用启示。

    1 历代安神益智丸剂的发展

    1.1 隋唐以前初步建立理论基础

    隋唐以前针对增智的专方记载很少,但相关理论基础已初步建立。《山海经》记载“冈草,食之不愚”《管子·形势解》记载“能自去而因天下之智力起,则身逸而福多”。先秦和春秋战国已经开始寻找用药物增智强记的方法。

    《黄帝内经》从四个方面对神志不安、好忘不智的病因病理病机作出阐述:

    1.1.1 气滞血瘀,经络堵塞 《素问·调经论》记载“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善忘”,血液蓄积于下、气机上扰心神,可会导致善忘;

    1.1.2 七情内伤 《素问·本神》有言:“肾盛怒而不止则会伤志,志伤则会喜忘其前言”,怒伤情志,情志郁结可致善忘;

    1.1.3 气血紊乱 《素问·五常政大论》“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热气妄行,善忘”,心肾不交,水火不调,引起气血紊乱,神志不安。

    1.1.4 脾气虚 《灵枢·大惑论》“上气不足,下气有余,虚则荣卫留于下,久之不以时上,故善忘也”。脾为后天之本。主升清、统血。脾胃失调,五脏皆损,气血运行受阻,致善忘。

    此外,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曰:“阳明证,其人喜忘者,所以然者,本有瘀血,故令人喜忘”,认为阳明瘀血会导致人好忘。葛洪在《肘后方》中提出“人心孔昏塞多忘喜误”,认为造成善忘的直接原因与心有关。

    1.2 隋唐时期补益心肾为主

    1.2.1 病机特点 该时期传承和发展的隋唐以前的理论,出现了很多针对增智的专方,其中以《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著作为代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5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