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9年第16期
编号:124034
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对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9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6期
足月儿,早产儿,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观察指标和标准5-6,4统计学处理,2结果,1六组PICC置管后CLABSI率比较,2六组PICC置管后非计划拔管率比较,3六组PICC置管
     胡艳艳 方小燕 李 雪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广东深圳 518001

    PICC 置管临床常见的一种静脉输液形式,能够为早产、体重过低或其他病情危机的新生儿通过置管的静脉输液方式给予患儿营养支持或及时治疗,具有保护静脉、减轻痛苦、刺激性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儿科领域中[1-2]。但由于人体的外周手臂或下肢存在静脉较多,而不同静脉置管的效果具有一定差异性,且置管过程还会出现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等隐患,从而导致患儿出现非计划拔管现象,严重影响患儿PICC 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治疗,故选择合理的穿刺部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4]。对此,本研究通过给予患儿大隐、腋、股、贵要、正中等静脉进行穿刺,探讨其对降低新生儿PICC 置管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9 月~2017 年9 月本院PICC 置管后新生儿1167 例,纳入标准:(1)单胎、头位、置管日龄1 ~ 28d 且可耐受PICC 置管;(2)母亲无严重妊娠合并症、精神病病史;(3)患儿无先天性心脏病、胃肠道畸形等疾病;(4)新生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血液系统、凝血障碍等严重性疾病;(2)预期生存时间<30d;(3)有心、肝、肾等严重性疾病;(4)拒绝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

    依据静脉穿刺部位分为大隐组(n=205 例)、腋 组(n=105 例)、股 组(n=67 例)、贵 要 组(n=372例)、正中组(n=214 例)、头组(n=204 例),其中大隐组:男105 例、女100 例,早产儿120 例,足月儿85 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