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9年第17期
编号:123969
脾脏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7期
海绵状,单发,1脾脏淋巴管瘤的发病机制,临床与病理学特点,2脾脏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1超声成像(常规超声与增强超声),2CT成像,3MRI成像,3脾脏淋巴管瘤的鉴别诊断,1先天性或良性肿瘤样病变,2感染性病变,3血管性病变
     王 瑞 秦明伟

    1.北京协和医院保健医疗部,北京 100730;2.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730

    脾脏淋巴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脾脏淋巴管发育性异常,大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相关症状,少数可伴有脾脏增大,出现左上腹痛和贫血、出血倾向为主的脾亢症状,脾脏及病灶越大,则症状越明显。按照病变内淋巴管扩张程度,可以分为毛细血管状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及囊性淋巴管瘤。关于脾脏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的研究大多为个例报道,且主要集中在囊性淋巴管瘤,对于毛细血管状及海绵状淋巴管瘤的论述较少。本文就脾脏淋巴管瘤的发病机制、临床与病理学特点、影像学(常规超声、增强超声、CT 及MRI 成像)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予以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及影像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1 脾脏淋巴管瘤的发病机制、临床与病理学特点

    淋巴管瘤是一种由扩张的淋巴管构成的良性脉管性肿瘤,好发于颈部、腋下,也可见于纵隔、腹腔和盆腔等[1-2]。腹腔内的淋巴管瘤只占5%。该病好发于儿童,而成年患者并不少见。女性多见。

    大多数学者认为脾脏淋巴管瘤是一种错构瘤,而非真性肿瘤[2]:其成因可能是胚胎发育时,部分淋巴管未能与淋巴系统沟通,使包膜下小梁及小动脉周围的淋巴管不断扩张,而形成的囊性改变;也可以是感染、出血或其他获得性因素导致的淋巴液排出障碍,造成淋巴液潴留,导致淋巴管扩张、增生而形成。前者多见于小儿, 后者多见于成人。

    脾脏淋巴管瘤的大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相关症状,常在查体时经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少部分患者可伴有脾脏增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