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9年第19期
编号:123850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与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1月29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9期
切除率,胃肠道,创面,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观察指标,4统计学处理,2结果,1两组患者创面直径,手术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2两组患者病变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情况比较,3两组患
     吕培标 李兴华 王志发 李祥兴 刘 洁 李 俊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普通外科,广东梅州 514000;2.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消化内科,广东梅州 514000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 D)是建立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的[1-2]。EMR 起源于1973年,Dyhie 等采用黏膜下生理盐水切除结肠无蒂息肉,随着技术不断发展,1984 年多田正弘将此项技术诊治早期胃癌,1994 年Takekoshi 等将陶瓷绝缘头的新型电刀应用于临床,1999 年日本Gotoda 等将陶瓷绝缘头的新型电刀应用于病变切除,发展成为ESD[3-4]。我国2006 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次将ESD 引入临床,目前鲜有ESD 在梅州地区早期胃癌患者应用的报道[5-6]。笔者通过分析2016年4 月~2018 年4 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拟探讨ESD 与EMR 治疗早期胃癌(EGC)的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2016 年4 月~2018 年4 月 我 院 收 治的60 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组30 例,男17 例,女13 例,年龄33 ~75岁,平均(55.4±10.6)岁,肿瘤位置:胃窦15 例,贲门胃底10 例,胃角部5 例,肿瘤大小11 ~34mm,平均(19.5±8.4)mm,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组30 例,男16 例,女14 例,年 龄34 ~76 岁,平均(56.8±11.2)岁,肿瘤位置:胃窦14 例,贲门胃底9 例,胃角部7 例,肿瘤大小12 ~33mm,平均(19.0±8.0)mm,纳入标准:(1)通过内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