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9年第24期
编号:123367
非他汀类药物治疗血脂异常的实践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24期
烟酸,贝特,1贝特类药物,2烟酸类,3胆固醇吸收抑制剂,4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convertasesubtilisin,kexintype9,PCSK9)抑制剂等,5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抑制
     李慧芳 杨贵荣 杨长春▲

    1.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南楼一科,北京 100039;2.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39

    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血脂异常发病率已上升至40.4%[1],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危险因素。2015年数据报告,我国约4.9% 的成年人患有 高TC血症[2];而高TG血症的患病人群则达到13.1%[3]。权威研究分析,随着老龄化发展,如果不良生活方式得不到明显改变,预计在2010 ~ 2030年间我国因血脂异常导致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例数将增加920万[4],这预示未来我国血脂异常人口将持续增加,相关疾病的发生率继续走高,血脂异常的防治任务艰巨。

    血脂异常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干预。他汀类药物作为目前调脂治疗的一线药物[5-6],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病患者,但是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如降脂达不到目标值,不能有效降低终点事件发生及肝损害,肌肉溶解等不良反应等[7-8]。因此,各国学者针对血脂代谢的各个环节进行调脂药的研发,非他汀类药物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2016年ACC非他汀类药物共识,肯定了非他汀类药物,如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等的疗效,2019年,欧 洲 心 脏 病 学 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European Atherosclerosis Society,EAS)联 合 发 布了《2019年ESC/EAS血脂异常管理指南》更是将 PCSK9抑制剂上升为 IA级推荐,依折麦布上升为 IB级推荐。因此,非他汀类药物的调血脂作用不可忽视,本文重点就近年来常见的非他汀类药物从作用机制、安全性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论述,以强调非他汀类药物发挥血脂治疗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1 贝特类药物

    贝特类又称苯氧芳酸类,作用机制是通过直接激活核膜上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间接激活受体α来诱导脂蛋白脂酶(LPL)表达,促进脂蛋白颗粒中甘油三酯(TG)水解,从而实现降低血液中TG水平[9]。研究证实,贝特类药物能使血浆TG降低30%以上,LDL-C降低超过15%,HDL-C增加5%~15%[10]。贝特类药物的主要适应证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或混合型高脂血症。常见的贝特类药物有环丙贝特、非诺贝特和吉非罗齐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1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