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20年第6期
编号:123061
基于同感心理论的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22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6期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方法,3指标观察,4统计学方法,2结果,1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2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3讨论,1基于同感心理论的心理护理可改善精神分
     卢玟燊 丁 仰 陈晓霞

    1.广东省潮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部,广东潮州 521000;2.广东省潮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潮州 521000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病之一,其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主要表现为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之间不协调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目前,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主要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因患者心理状态差,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易导致其服药依从性较差,不利于临床治疗,故如何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而同感心理论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理论之一,近年来已逐渐被应用于多种疾病护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而提高护理效果[3]。本研究通过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基于同感心理论的心理护理,探讨其对患者心理状态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80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4];(2)年龄>18岁,无语言沟通障碍;(3)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且处于康复期;(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2)有抑郁症、痴呆等疾病;(3)有心、肝、肾等严重病;(4)资料收集不完整者。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两组患者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病情所处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A组给予常规护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751 字符